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恋爱压力的干预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1页
    1.1 问题提出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实践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目的第10页
    1.4 研究假设第10页
    1.5 研究思路第10-11页
第2章 研究综述第11-28页
    2.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第11-17页
        2.1.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理念第11页
        2.1.2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背景第11-13页
        2.1.3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技术第13-15页
        2.1.4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阶段第15-17页
        2.1.5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与传统咨询模式的比较第17页
        2.1.6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相关研究第17页
    2.2 团体辅导第17-20页
        2.2.1 团体辅导的概念第17-18页
        2.2.2 团体辅导类型第18-19页
        2.2.3 团体辅导的原则第19-20页
    2.3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第20-22页
        2.3.1.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概念第20页
        2.3.2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特点第20页
        2.3.3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阶段第20-21页
        2.3.4 焦点解决团体的领导者角色第21页
        2.3.5 焦点解决团体的治疗因素第21-22页
        2.3.6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第22页
    2.4 恋爱压力第22-24页
        2.4.1 压力概述第22-23页
        2.4.2 大学生恋爱压力第23-24页
    2.5 贫困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第24-28页
        2.5.1 贫困大学生概念界定第24-25页
        2.5.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第25-26页
        2.5.3 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团体干预研究第26-27页
        2.5.4 贫困大学生的恋爱压力第27-28页
第3章 贫困大学生恋爱压力的现状研究第28-41页
    3.1 研究目的第28页
    3.2 研究方法第28-29页
        3.2.1 研究对象第28页
        3.2.2 研究工具第28-29页
        3.2.3 统计方法第29页
    3.3 研究结果第29-36页
        3.3.1 大学生恋爱压力总体状况第29-30页
        3.3.2 贫困大学生恋爱压力的特点第30-34页
        3.3.3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恋爱压力的差异比较第34-36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36-41页
        3.4.1 大学生恋爱压力的总体状况分析第36-37页
        3.4.2 贫困大学生恋爱压力的状况分析第37-40页
        3.4.3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恋爱压力的差异分析第40-41页
第4章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恋爱压力的干预研究第41-75页
    4.1 研究目的第41页
    4.2 研究方法第41-43页
        4.2.1 研究假设第41页
        4.2.2 研究对象第41页
        4.2.3 研究工具第41-42页
        4.2.4 研究设计第42页
        4.2.5 研究步骤第42页
        4.2.6 数据处理第42-43页
    4.3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第43-45页
        4.3.1 设计辅导方案的依据第43页
        4.3.2 设计目标第43页
        4.3.3 辅导方案的内容第43-45页
    4.4 团体辅导过程第45-61页
        4.4.1 团辅部分实录第45-55页
        4.4.2 团辅中筛选出来的个案咨询部分实录第55-61页
    4.5 研究结果第61-69页
        4.5.1 对照组前测和后测、三个月后测的差异比较第61-63页
        4.5.2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三个月后测的差异比较第63-66页
        4.5.3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后测及三个月后测的差异比较第66-69页
    4.6 讨论第69-75页
        4.6.1 对干预内容的讨论第69-71页
        4.6.2 对干预效果的讨论第71-75页
第5章 总结第75-76页
    5.1 研究结论第75页
    5.2 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继续的方向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第79-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韩真人秀节目比较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