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磨憨口岸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26页 |
一、 课题研究的缘起 | 第7-8页 |
二、 学术界研究综述 | 第8-18页 |
三、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8-19页 |
四、 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第19-21页 |
五、 课题研究的语料来源 | 第21-26页 |
第一章 磨憨及磨憨口岸概况 | 第26-38页 |
第一节 磨憨及磨憨口岸简介 | 第26-28页 |
一、 磨憨简介 | 第26-27页 |
二、 磨憨口岸简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磨憨口岸的跨境民族 | 第28-38页 |
一、 傣族及其语言文字 | 第28-31页 |
二、 哈尼族及其语言文字 | 第31-33页 |
三、 苗族及其语言文字 | 第33-35页 |
四、 瑶族及其语言文字 | 第35-38页 |
第二章 磨憨口岸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状况 | 第38-82页 |
第一节 语言文字能力情况 | 第38-52页 |
一、 语言的听说能力 | 第38-46页 |
二、 文字的读写能力 | 第46-52页 |
第二节 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 第52-64页 |
一、 语言使用情况 | 第52-63页 |
二、 文字和汉语拼音的使用情况 | 第63-64页 |
第三节 语言文字习得情况 | 第64-71页 |
一、 语言文字习得的目的 | 第64-67页 |
二、 语言文字习得的途径 | 第67-69页 |
三、 语言文字习得的难易程度 | 第69-71页 |
第四节 语言文字态度 | 第71-82页 |
一、 语言文字的认知态度 | 第71-74页 |
二、 语言文字的情感态度 | 第74-77页 |
三、 语言文字的意向态度 | 第77-82页 |
第三章 磨憨口岸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特点及成因 | 第82-104页 |
第一节 语言生活的特点 | 第82-88页 |
一、 本民族语言文字使用频率不均衡 | 第82-84页 |
二、 语言文字习得目的明确,途径稳定 | 第84-86页 |
三、 语言态度开放,语码转换灵活 | 第86-88页 |
第二节 语言生活的成因 | 第88-97页 |
一、 主观语境因素 | 第88-92页 |
二、 客观语境因素 | 第92-97页 |
第三节 语言生活发展态势 | 第97-104页 |
一、 语言使用情况预测 | 第98-101页 |
二、 文字和汉语拼音使用情况预测 | 第101-104页 |
第四章 基于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的语言资源开发 | 第104-119页 |
第一节 磨憨口岸的语言资源状况 | 第104-111页 |
一、 语言资源的类型 | 第104-108页 |
二、 语言资源的特点 | 第108-111页 |
第二节 磨憨口岸的语言资源开发 | 第111-119页 |
一、 语言作为社会资源的开发建议 | 第111-115页 |
二、 语言作为经济资源的开发建议 | 第115-116页 |
三、 语言作为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议 | 第116-119页 |
结语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附录 | 第124-14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