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1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解释 | 第21-32页 |
2.1 礼文化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 | 第21-26页 |
2.1.1 礼文化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1.2 礼文化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3 礼文化的特征 | 第23-26页 |
2.2 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特征、局限 | 第26-28页 |
2.2.1 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 | 第26-27页 |
2.2.2 儒家理想人格的特征 | 第27页 |
2.2.3 儒家理想人格的当代局限 | 第27-28页 |
2.3 当代大学生完整人格内涵界定 | 第28-32页 |
2.3.1 人格、儒家理想人格、当代大学生完整人格之间的不同 | 第28-29页 |
2.3.2 当代大学生完整人格内涵 | 第29-32页 |
第3章 礼文化对大学生完整人格培养的内在价值 | 第32-39页 |
3.1 礼文化是完善大学生主体人格的重要内容 | 第32-36页 |
3.1.1 礼文化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内涵有助于大学生对善的追求 | 第32-33页 |
3.1.2 礼文化所蕴含的“智”的思想有助于大学生对真的追求 | 第33-34页 |
3.1.3 礼文化所蕴含的意志观念有助于大学生对勇的追求 | 第34-35页 |
3.1.4 礼文化所蕴含的反省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对美的追求 | 第35-36页 |
3.2 礼文化是促进人际和谐的有效途径 | 第36-37页 |
3.2.1 “谦恭礼让”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品格 | 第36页 |
3.2.2 “不强求”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3.2.3 “有来有往”是人际交往的行事准则 | 第37页 |
3.3 礼文化是提升社会文明的行为规范 | 第37-39页 |
3.3.1 “中和”是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目标 | 第37-38页 |
3.3.2 “认清自己、各司其职”是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前提 | 第38页 |
3.3.3 “真诚待人”是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保障 | 第38-39页 |
第4章 大学生人格现状与传统礼文化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以福州市高校为例 | 第39-51页 |
4.1 问卷的调查范围及调查方式 | 第39页 |
4.2 大学生人格现状与传统礼文化教育实施现状的数据分析 | 第39-46页 |
4.2.1 当代大学生人格问题普遍存在 | 第39-42页 |
4.2.2 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的学习缺乏兴趣 | 第42-43页 |
4.2.3 传统礼文化的自身局限对部分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 第43-44页 |
4.2.4 家庭、高校对大学生传统礼文化教育缺乏重视 | 第44-46页 |
4.2.5 当今社会缺乏良好的传统礼文化氛围 | 第46页 |
4.3 大学生人格现状与传统礼文化教育实施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4.3.1 大学生成长环境导致人格问题的出现 | 第47-48页 |
4.3.2 大学生缺乏学习传统礼文化的兴趣 | 第48页 |
4.3.3 传统礼文化具有时代局限性 | 第48-49页 |
4.3.4 家庭和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礼文化教育的重视 | 第49页 |
4.3.5 社会统筹与协调以及监管力度方面存在不足 | 第49-51页 |
第5章 汲取优秀礼文化培养大学生完整人格的思路 | 第51-60页 |
5.1 探寻传统礼文化与大学生完整人格培养的时代契合点 | 第51-53页 |
5.1.1 扬弃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礼文化糟粕 | 第51-52页 |
5.1.2 传统礼文化的普及形式创新 | 第52页 |
5.1.3 传统礼文化的相关产业创新 | 第52-53页 |
5.2 重视家庭礼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中的基石作用 | 第53-54页 |
5.2.1 注重良好家风家训的营造和制定 | 第53-54页 |
5.2.2 以礼文化所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为基础加强现代家风建设 | 第54页 |
5.3 重视校园礼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 第54-57页 |
5.3.1 建立科学的礼文化课程 | 第54-55页 |
5.3.2 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 第55-56页 |
5.3.3 提高高校教师的个人素养 | 第56-57页 |
5.3.4 营造良好的传统礼文化校园氛围 | 第57页 |
5.4 重视社会礼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完整人格培养的影响作用 | 第57-60页 |
5.4.1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58页 |
5.4.2 开展传统礼文化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 第58-59页 |
5.4.3 树立先进的人格榜样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