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竞业禁止义务法律规制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12-15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三、思路与结构 | 第13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五、创新和不足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概述 | 第15-22页 |
| 一、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内涵 | 第15-16页 |
| (一)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定义 | 第15页 |
| (二)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分类 | 第15-16页 |
| 二、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构成要件 | 第16-18页 |
| (一)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主观要件 | 第16-17页 |
| (二)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客观要件 | 第17-18页 |
| 三、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 (一)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 (二)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我国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 第22-35页 |
| 一、我国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立法现状 | 第22-26页 |
| (一)法律及司法解释 | 第22-23页 |
| (二)部门规章 | 第23页 |
| (三)地方法规及地方司法解释 | 第23-26页 |
| 二、我国董事竞业禁止义务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6-35页 |
| (一)董事竞业行为的法律界定标准存在争议 | 第26-29页 |
| (二)归入权的行使规定不足 | 第29-30页 |
| (三)归入权与损害赔偿权竞合问题未予明确 | 第30-32页 |
| (四)董事离任竞业禁止义务缺乏规制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法律规制的比较研究 | 第35-41页 |
| 一、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规制 | 第35-37页 |
| (一)英国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规制 | 第35-36页 |
| (二)美国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规制 | 第36-37页 |
| 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规制 | 第37-41页 |
| (一)德国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规制 | 第38页 |
| (二)意大利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规制 | 第38-39页 |
| (三)日本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规制 | 第39页 |
| (四)韩国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规制 | 第39-40页 |
| (五)我国台湾地区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规制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我国董事竞业禁止义务法律规制的思考和建议 | 第41-51页 |
| 一、明确董事竞业行为的法律界定标准 | 第41-44页 |
| (一)竞业主体之界定分析 | 第41-43页 |
| (二)“同类业务”之界定 | 第43-44页 |
| (三)“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之界定 | 第44页 |
| 二、完善归入权制度 | 第44-46页 |
| (一)归入权的性质为形成权 | 第44-45页 |
| (二)归入权的行使主体 | 第45-46页 |
| (三)归入权的行使期限 | 第46页 |
| 三、完善归入权与损害赔偿权竞合的规定 | 第46-47页 |
| 四、完善我国董事离任竞业禁止制度 | 第47-51页 |
| (一)董事离任竞业禁止义务规制之法律模式 | 第47-48页 |
| (二)董事离任竞业禁止义务规制之契约模式 | 第48-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