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建国后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史研究--以人教版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6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7-10页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0-12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16页
第一章 建国后各个时期教材简介及特点分析第16-22页
    第一节 教材摸索时期第16-18页
        一、摸索时期的教材简介第16-17页
        二、摸索时期的教材特色第17-18页
    第二节 教材突破时期第18-19页
        一、突破时期的教材简介第18页
        二、突破时期的教材特色第18-19页
    第三节 稳步发展时期第19-20页
        一、稳步发展时期的教材简介第19页
        二、稳步发展时期的教材特色第19-20页
    第四节 新课程改革时期第20-22页
        一、新课程改革时期的教材简介第20页
        二、新课程改革时期的教材特色第20-22页
第二章 主题的演化第22-39页
    第一节 典型性的主题第22-27页
        一、歌颂祖国的主题第23-24页
        二、颂扬领袖的主题第24页
        三、革命精神的主题第24-25页
        四、道德品质的主题第25页
        五、热爱科学的主题第25-26页
        六、赞美自然的主题第26-27页
    第二节 变迁的主题第27-39页
        一、弱化的主题第27-31页
        二、强化的主题第31-37页
        三、新增的主题第37-39页
第三章 典型性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呈现方式第39-48页
    第一节 歌颂祖国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呈现方式第39-40页
    第二节 颂扬领袖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呈现方式第40-42页
    第三节 革命精神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呈现方式第42-43页
    第四节 道德品质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呈现方式第43-45页
    第五节 热爱科学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呈现方式第45-46页
    第六节 赞美自然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呈现方式第46-48页
第四章 教材主题史对语文教育的影响第48-56页
    第一节 主题史的演变与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第48-50页
        一、意识形态方面第48-49页
        二、课程内容的社会本质第49页
        三、教育观和价值观第49-50页
    第二节 主题史的演变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第50-53页
        一、典型性的主题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第50-52页
        二、变迁的主题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第52-53页
    第三节 主题史的演变与学习方式第53-56页
        一、典型性的主题对学习方式的影响第53-54页
        二、变迁的主题对学习方式的影响第54-56页
第五章 教材编写中可增加的主题第56-62页
    第一节 增加“小我”取向的主题第57-58页
    第二节 增强民族文化传统的主题第58-59页
    第三节 增加现代公民意识的主题第59-60页
    第四节 增加多元文化的主题第60-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后记第66-68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游戏用于数学问题解决补救教学的研究--以小学和倍问题为例
下一篇:角色游戏对幼儿感知运动能力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