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C2C 交易及其可税性分析 | 第9-20页 |
2.1 C2C 交易的一般性解读 | 第9-14页 |
2.1.1 C2C 交易的界定 | 第9-11页 |
2.1.2 C2C 交易的主要特征 | 第11-13页 |
2.1.3 C2C 交易的基本类型 | 第13-14页 |
2.2 C2C 交易的可税性 | 第14-20页 |
2.2.1 C2C 交易可税性的观点之争 | 第14-15页 |
2.2.2 C2C 交易可税性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3 C2C 交易可税性实现的障碍 | 第17-20页 |
3 C2C 交易税收法律制度概论 | 第20-24页 |
3.1 C2C 交易税收法律制度的内涵 | 第20页 |
3.2 C2C 交易税收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3.3 C2C 交易税收法律制度的功能 | 第22-24页 |
4 C2C 交易税收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 第24-28页 |
4.1 国际组织的态度 | 第24-25页 |
4.1.1 欧盟 | 第24页 |
4.1.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第24-25页 |
4.1.3 世界贸易组织 | 第25页 |
4.2 典型国家的经验 | 第25-26页 |
4.3 启示与借鉴 | 第26-28页 |
5 我国 C2C 交易税收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8-31页 |
5.1 我国 C2C 交易税收调整的制度环境 | 第28-29页 |
5.2 我国 C2C 交易税收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6 构建我国 C2C 交易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1-39页 |
6.1 原则与路径 | 第31-33页 |
6.1.1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 | 第31页 |
6.1.2 税收中性原则 | 第31页 |
6.1.3 税收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原则 | 第31-32页 |
6.1.4 维护国家主权和国际协调合作的原则 | 第32-33页 |
6.2 C2C 交易税收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6.2.1 纳税主体的认定 | 第33页 |
6.2.2 课税对象的确定 | 第33-34页 |
6.2.3 税种的选择 | 第34-35页 |
6.3 C2C 交易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 第35-39页 |
6.3.1 合理确认 C2C 交易纳税环节与纳税地点 | 第36-37页 |
6.3.2 建立以资金流为导向的税收征管模式 | 第37页 |
6.3.3 实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共同管理 | 第37-38页 |
6.3.4 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税收征管 | 第38-39页 |
7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