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4.1.1 康德道德哲学的专题研究 | 第14-17页 |
1.4.1.2 康德道德哲学的系统研究 | 第17-20页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康德道德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1-27页 |
2.1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个人主义的兴起 | 第21-23页 |
2.1.1 文艺复兴 | 第21-22页 |
2.1.2 启蒙运动 | 第22页 |
2.1.3 西欧个人主义的兴起 | 第22-23页 |
2.2 康德生平及其对他的影响 | 第23-27页 |
2.2.1 康德的生平 | 第23-24页 |
2.2.2 康德的家庭背景对康德的影响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康德道德认识论个人主义的表现与特点 | 第27-41页 |
3.1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个人主义倾向的表现 | 第27-33页 |
3.1.1 康德的理性人是脱离一切社会关系和历史的抽象的人 | 第27-29页 |
3.1.2 强调自己为自己立法 | 第29-31页 |
3.1.3 对康德义务论伦理学的质疑 | 第31-33页 |
3.2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个人主义倾向的特点 | 第33-41页 |
3.2.1 个人主义的种类 | 第33-38页 |
3.2.1.1 个人主义的要素 | 第34-35页 |
3.2.1.2 个人主义的种类 | 第35-38页 |
3.2.2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个人主义的特点——道德认知论个人主义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康德道德认识论个人主义批判 | 第41-61页 |
4.1 康德认识论个人主义的缺陷 | 第41-45页 |
4.1.1 将人类大部分价值排除在道德价值之外 | 第41-42页 |
4.1.2 可普遍化检验原则无法提供集体共识的道德原则 | 第42-44页 |
4.1.3 康德没有解决道德冲突问题 | 第44-45页 |
4.2 超越道德认识论个人主义 | 第45-49页 |
4.2.1 真实性的异化——从道德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到道德个人主义 | 第45-46页 |
4.2.2 逃离个人主义的迷宫 | 第46-49页 |
4.2.3 超越康德的道德认识论 | 第49页 |
4.3 多元集体主义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超越 | 第49-61页 |
4.3.1 多元集体主义对“失控电车案”的解读 | 第50-54页 |
4.3.2 多元集体主义的特征 | 第54-56页 |
4.3.3 多元集体主义对道德冲突的解决方法 | 第56-57页 |
4.3.4 多元集体主义道德认识论 | 第57-61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