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2.1 核心素养的概念 | 第13页 |
2.2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 第13-15页 |
2.3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3 课程的前期调查分析 | 第16-18页 |
3.1 校内外环境分析 | 第16-17页 |
3.1.1 基础教育比较薄弱 | 第16页 |
3.1.2 学校特色 | 第16-17页 |
3.2 学生需求分析 | 第17-18页 |
4 课程目标的确立 | 第18-20页 |
5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 第20-26页 |
5.1 课程资源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5.2 《蒙泉绿影——宜章县第一中学校园植物分类与鉴赏》校本教材的编制 | 第20-22页 |
5.3 宜章县常见植物图片库建设 | 第22-23页 |
5.4 植物标本馆建设 | 第23-24页 |
5.5 学校植物园的建设 | 第24-25页 |
5.6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与科技创新指导中心的建设 | 第25-26页 |
6 校本课程的实施 | 第26-46页 |
6.1 课程的组织形式 | 第26页 |
6.2 教学方法 | 第26-27页 |
6.2.1 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 | 第26-27页 |
6.2.2 以能力培养和学生兴趣满足为主的教学方法 | 第27页 |
6.3 课程内容的选择 | 第27-29页 |
6.3.1 植物分类模块 | 第27-28页 |
6.3.2 科学探究模块 | 第28-29页 |
6.4 课例分析 | 第29-46页 |
6.4.1 植物分类学与实践活动模块课例:叶趣实践活动设计 | 第29-37页 |
6.4.2 科学探究实验课例:发现身边的“朋友”——宜章一中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 第37-40页 |
6.4.3 拓展性科学探究实验课例:基于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观测活动 | 第40-46页 |
7 课程评价 | 第46-49页 |
7.1 学生评价 | 第46-47页 |
7.2 教师评价 | 第47-48页 |
7.3 课程评价 | 第48-49页 |
8 研究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附录一: 喜旱莲子草雄蕊雌化现象的研究 | 第5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二: 宜章一中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 第64-84页 |
附录三: 校本教材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