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实习教师专业身份变革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1.1 教育改革中教师专业身份 | 第8-9页 |
1.1.2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专业身份 | 第9-10页 |
1.1.3 专业型教育硕士教育实习 | 第10-11页 |
1.1.4 实习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1.2 研究问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12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研究问题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2.1.1 教师专业身份 | 第14-16页 |
2.1.2 英语教师专业身份 | 第16-17页 |
2.1.3 教师专业身份变革 | 第17页 |
2.2 英语实习教师专业身份变革研究 | 第17-19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9-25页 |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9-20页 |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0-21页 |
3.2.1 个案的选择 | 第20页 |
3.2.2 个案的描述 | 第20-21页 |
3.3 资料的收集 | 第21-23页 |
3.3.1 访谈法 | 第21-22页 |
3.3.2 观察法 | 第22页 |
3.3.3 文件收集 | 第22-23页 |
3.4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第23页 |
3.5 研究的效度、推论和伦理道德 | 第23-25页 |
3.5.1 研究的效度 | 第23-24页 |
3.5.2 研究的推论 | 第24页 |
3.5.3 研究的伦理道德 | 第24-25页 |
4 三位高中实习教师专业身份变革 | 第25-47页 |
4.1 教师 J 的专业身份变革过程 | 第25-32页 |
4.1.1 教师 J 对教师的理解 | 第25-28页 |
4.1.2 教师 J 对学生的理解 | 第28-30页 |
4.1.3 教师 J 对教学的理解 | 第30-31页 |
4.1.4 教师 J 的专业身份变革过程 | 第31-32页 |
4.2 教师 L 的专业身份变革 | 第32-38页 |
4.2.1 教师 L 对教师的理解 | 第32-34页 |
4.2.2 教师 L 对学生的理解 | 第34-35页 |
4.2.3 教师 L 对教学的理解 | 第35-37页 |
4.2.4 教师 L 的专业身份变革过程 | 第37-38页 |
4.3 教师 Z 的专业身份变革 | 第38-43页 |
4.3.1 教师 Z 对教师的理解 | 第38-40页 |
4.3.2 教师 Z 对学生的理解 | 第40-41页 |
4.3.3 教师 Z 对教学的理解 | 第41-42页 |
4.3.4 教师 Z 的专业身份变革过程 | 第42-43页 |
4.4 三位实习教师专业身份变革过程对比 | 第43-47页 |
5 高中英语实习教师专业身份变革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4页 |
5.1 教师个人因素 | 第47-51页 |
5.1.1 英语专业知识 | 第47-48页 |
5.1.2 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 | 第48-50页 |
5.1.3 教学信念和价值观 | 第50页 |
5.1.4 实习教师个人经历 | 第50-51页 |
5.2 实习教学情境因素 | 第51-54页 |
5.2.1 实习指导教师 | 第51-52页 |
5.2.2 课堂教学环境 | 第52页 |
5.2.3 实习学校 | 第52-54页 |
6 结论和启示 | 第54-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1.1 三位实习教师的专业身份变革过程不同 | 第54页 |
6.1.2 实习教师专业身份变革影响因素 | 第54-55页 |
6.2 启示 | 第55-58页 |
6.2.1 实习教师的在校学习 | 第55-56页 |
6.2.2 实习教师的教育实践反思 | 第56页 |
6.2.3 高校对教育硕士(英语)的培养 | 第56-57页 |
6.2.4 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