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值班律师制度先导理论问题研究 | 第10-12页 |
(一) 值班律师制度根基探究 | 第10-11页 |
(二) 值班律师制度定位分析 | 第11-12页 |
1. 值班律师制度应属于广义法律援助制度的范畴 | 第11-12页 |
2. 值班律师制度与法律援助制度存在微观区别 | 第12页 |
二、值班律师制度的内核价值 | 第12-17页 |
(一) 弥补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 | 第13-14页 |
(二) 改善被追诉人弱势地位 | 第14页 |
(三) 平等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利 | 第14-15页 |
(四) 监督侦查机关权力运行 | 第15-16页 |
(五) 推动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制度改革 | 第16页 |
(六) 促进有效辩护理念的贯彻落实 | 第16-17页 |
三、我国值班律师制度运行实践与评析 | 第17-21页 |
(一) 我国值班律师制度试点地区实践探索 | 第17-20页 |
1. 初步探索——河南省修武县值班律师制度 | 第17-18页 |
2. 进一步实践——河南省焦作市值班律师制度 | 第18-19页 |
3. 全面推进——各省市地区竞相推行值班律师制度试点工作 | 第19-20页 |
(二) 我国值班律师制度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1页 |
1. 值班律师工作时间较短 | 第20页 |
2. 值班律师办公场所较为局限 | 第20-21页 |
3. 看守所无形中阻碍值班律师工作 | 第21页 |
4. 值班律师选任培训条件较宽松 | 第21页 |
四、域外国家值班律师制度运行状况及经验启示 | 第21-26页 |
(一) 域外国家值班律师制度运行状况 | 第21-24页 |
1. 英国值班律师计划 | 第21-22页 |
2. 澳大利亚值班律师制度 | 第22页 |
3. 加拿大值班律师制度 | 第22-23页 |
4. 日本值班律师制度 | 第23-24页 |
(二) 域外值班律师制度总结评价 | 第24-26页 |
1. 值班律师服务均具有及时性无偿性 | 第24-25页 |
2. 值班律师服务对象均是全部公民 | 第25页 |
3. 值班律师的服务范围相当广泛 | 第25页 |
4. 值班律师服务场所集中于法院与警察局 | 第25页 |
5. 值班律师制度规范较为健全,理念贯彻较为深入 | 第25-26页 |
6. 值班律师的人员选拔较为严格 | 第26页 |
五、值班律师制度的完善设想 | 第26-39页 |
(一) 明确值班律师特殊辩护律师的定位 | 第26-27页 |
(二) 明确值班律师在服务对象上的普适化 | 第27页 |
(三) 建构层次化的值班律师群体 | 第27-28页 |
(四) 实行两种方式的值班律师工作运行模式 | 第28页 |
(五) 扩大值班律师服务场所 | 第28-30页 |
1. 看守所值班律师设置 | 第28-29页 |
2. 法院值班律师设置 | 第29页 |
3. 检察院值班律师设置 | 第29-30页 |
4. 监狱值班律师设置 | 第30页 |
(六) 值班律师的服务内容 | 第30-32页 |
1. 提供较为简单的法律咨询服务 | 第30页 |
2. 帮助引导受助者进行法律援助 | 第30-31页 |
3. 帮助受助者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程序 | 第31页 |
4. 帮助受助者就侦查失范行为进行申诉、控告 | 第31页 |
5. 帮助死刑复核阶段被追诉人实现诉讼权利 | 第31-32页 |
6. 帮助已判决当事人及家属解答法律疑问 | 第32页 |
(七) 规范值班律师行为与监督管理 | 第32-33页 |
(八) 妥善处理与其他程序制度的联系 | 第33-39页 |
1. 部分案件侦查讯问阶段要求值班律师在场 | 第33-35页 |
2.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值班律师参与 | 第35-36页 |
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值班律师参与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