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的法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回顾 | 第10-16页 |
第一章 虚假诉讼概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虚假诉讼的概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虚假诉讼的特征 | 第17-25页 |
一、案件事实的虚假性 | 第18-20页 |
二、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性 | 第20-23页 |
三、诉讼结果的危害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虚假诉讼的分类 | 第25-29页 |
第一节 按照行为人的主张分类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按照行为人侵害的对象分类 | 第26-27页 |
一、有特定侵害对象和无特定侵害对象 | 第26-27页 |
二、侵害必要共同诉讼人和侵害案外人 | 第27页 |
第三节 按照行为人实现目的的方式分类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规制虚假诉讼的必要性与法理依据 | 第29-34页 |
第一节 规制虚假诉讼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一、法秩序的恢复 | 第29页 |
二、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的维护 | 第29-30页 |
三、合法权益的保护 | 第30页 |
第二节 规制虚假诉讼的依据 | 第30-34页 |
一、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 第30-32页 |
二、诚实信用原则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对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34-44页 |
第一节 规制虚假诉讼的理念 | 第34-37页 |
一、事前规制优先 | 第34页 |
二、审判权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衡 | 第34-37页 |
第二节 规制虚假诉讼的制度构想 | 第37-44页 |
一、以多数当事人参加诉讼模式规制虚假诉讼 | 第37-40页 |
二、以法院职权探知规制虚假诉讼 | 第40-41页 |
三、以事后救济制度规制虚假诉讼 | 第41-42页 |
四、以法律制裁规制虚假诉讼 | 第42页 |
五、调整调解制度来规制虚假诉讼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