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的抗性及靶标突变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符号说明第4-9页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前言第13-25页
    1.1 农田杂草危害第13页
    1.2 抗性杂草发生状况第13-16页
        1.2.1 杂草抗药性的发生第13-14页
        1.2.2 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我国杂草抗药性现状第16-17页
    1.4 抗药性杂草的作用机理第17-19页
        1.4.1 作用靶标的改变第17-18页
        1.4.2 代谢作用的增强第18-19页
            1.4.2.1 氧化作用第18页
            1.4.2.2 耦合作用第18页
            1.4.2.3 其他代谢解毒作用第18-19页
        1.4.3 对除草剂的屏蔽作用或作用位点隔离作用第19页
    1.5 抗性杂草与交互抗性第19页
    1.6 抗性杂草的检测方法第19-22页
        1.6.1 整株水平测定第20页
        1.6.2 种子或幼苗检测法第20页
        1.6.3 叶绿素荧光定量测定方法第20页
        1.6.4 圆叶漂浮检测法第20-21页
        1.6.5 分蘖检测法与花粉粒萌发法第21页
        1.6.6 酶活检测法第21页
        1.6.7 其他检测法第21-22页
    1.7 (d)CAPS分析方法第22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2-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4页
    2.1 试验材料第25-26页
        2.1.1 供试除草剂第25页
        2.1.2 供试菵草信息第25页
        2.1.3 菵草种子催芽与植株培养第25-26页
    2.2 不同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抗性水平测定第26-27页
        2.2.1 剂量设置第26页
        2.2.2 施药方法第26页
        2.2.3 数据处理第26-27页
    2.3 菵草ACCASE和ALS基因片段测序第27-30页
        2.3.1 供试材料第27页
        2.3.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7页
        2.3.3 菵草总DNA提取第27-28页
        2.3.4 菵草ACCase和ALS基因片段测序第28-30页
            2.3.4.1 质体型ACCase基因CT区域片段测序第28-29页
            2.3.4.2 菵草ALS基因片段测序第29-30页
    2.4 菵草ACCASE靶标突变(D)CAPS检测第30-34页
        2.4.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0页
        2.4.2 (d)CAPS分析相关引物设计第30-31页
        2.4.3 (d)CAPS酶切序列扩增第31-32页
        2.4.4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体系及条件第32页
        2.4.5 酶切后产物电泳检测第32-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2页
    3.1 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抗性水平第34-36页
        3.1.1 对精噁唑禾草灵抗性水平第34-35页
        3.1.2 对甲基二磺隆抗性水平第35-36页
    3.2 菵草ACCASE和ALS基因片段差异第36-38页
        3.2.1 ACCaseCT区域编码基因片段差异第36-38页
        3.2.2 ALS基因片段差异第38页
    3.3 菵草ACCASE和ALS靶标突变(D)CAPS检测结果第38-42页
        3.3.1 JSDY-2种群Ile-1781-Leu(d)CAPS分析结果第38-39页
        3.3.2 AHLJ-1种群Trp-2027-Cys(d)CAPS分析结果第39页
        3.3.3 JSJR-1种群Ile-2041-Asn(d)CAPS分析结果第39-40页
        3.3.4 JSJT-1种群Asp-2078-Gly(d)CAPS分析结果第40-41页
        3.3.5 JSLY-1种群Gly-2096-Ala(d)CAPS分析结果第41-42页
4 讨论第42-46页
    4.1 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抗性的产生第42-43页
    4.2 看麦娘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抗性机理第43-44页
    4.3 (D)CAPS分子标记检测菵草靶标抗性突变第44-46页
5 结论第46-48页
6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第48-49页
7 参考文献第49-63页
8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抗虫相关基因GhJMTs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下一篇: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低致死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