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缩写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小菜蛾及其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1.1 小菜蛾的生物学及危害 | 第12页 |
1.1.2 小菜蛾的抗药性现状 | 第12-14页 |
1.1.3 小菜蛾三大解毒酶系 | 第14-15页 |
1.1.4 小菜蛾的综合防治 | 第15-16页 |
1.2 硫脲类杀虫剂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硫脲类化合物及其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1.2.2 传统药剂丁醚脲 | 第17页 |
1.2.3 新型药剂甲硫丁醚脲 | 第17-18页 |
1.3 防治小菜蛾药剂增效剂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杀虫剂对害虫的低致死效应 | 第19-20页 |
1.4.1 杀虫剂的低致死剂量 | 第19页 |
1.4.2 杀虫剂对昆虫的低致死效应 | 第19-20页 |
1.5 ATPase及其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5.1 ATPase与硫脲类杀虫剂 | 第20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4页 |
2.1 供试药剂、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22-25页 |
2.1.1 供试药剂 | 第22-23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23-24页 |
2.1.3 生化试剂 | 第24页 |
2.1.4 供试仪器 | 第24-25页 |
2.2 小菜蛾的饲养 | 第25页 |
2.3 杀虫剂对小菜蛾室内毒力测定 | 第25页 |
2.4 增效剂毒效作用与增效作用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2.5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三龄幼虫的低致死效应测定方法 | 第26页 |
2.6 甲硫丁醚脲低致死剂量对小菜蛾解毒酶系影响的测定 | 第26-30页 |
2.6.1 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 第26-28页 |
2.6.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2.6.3 细胞色素P450O-脱甲基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2.7 ATPase活性的测定 | 第30-32页 |
2.7.1 试剂的配制 | 第30页 |
2.7.2 Pi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0页 |
2.7.3 酶源的制备 | 第30-31页 |
2.7.4 酶活测定步骤 | 第31-32页 |
2.7.5 甲硫丁醚脲对ATPase活性抑制测定方法 | 第32页 |
2.8 甲硫丁醚脲的室内安全性测定方法 | 第32-34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4-46页 |
3.1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的毒力 | 第34-35页 |
3.2 增效剂对小菜蛾的增效作用 | 第35-37页 |
3.2.1 增效剂对甲硫丁醚脲的毒效比 | 第35-36页 |
3.2.2 增效剂对甲硫丁醚脲的增效作用 | 第36-37页 |
3.3 甲硫丁醚脲低致死浓度对小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甲硫丁醚脲低致死浓度对小菜蛾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 | 第38-42页 |
3.4.1 甲硫丁醚脲低致死浓度对小菜蛾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2 甲硫丁醚脲低致死浓度对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3 甲硫丁醚脲低致死浓度对小菜蛾细胞色素P450O-脱甲基(ODM)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1 Pi标准曲线 | 第42-43页 |
3.5.2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43页 |
3.5.3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Ca-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4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Ca-Mg-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44页 |
3.6 甲硫丁醚脲室内安全测定结果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4.1 甲硫丁醚脲与几种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比较 | 第46页 |
4.2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的低致死效应 | 第46-47页 |
4.3 增效剂对甲硫丁醚脲的增效作用 | 第47-48页 |
4.4 甲硫丁醚脲低致死剂量对小菜蛾解毒酶系的影响 | 第48页 |
4.5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ATPase的影响 | 第48-50页 |
5 总结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1.1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毒力测定 | 第50页 |
5.1.2 增效剂对甲硫丁醚脲的增效作用 | 第50页 |
5.1.3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低致死效应 | 第50页 |
5.1.4 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解毒酶系、ATPase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 有待继续研究之处 | 第51页 |
5.3 论文创新之处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