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快递运输组织方案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论文结构 | 第16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京沪高铁快递发展相关研究 | 第18-28页 |
2.1 国内外高铁快递发展 | 第18-21页 |
2.1.1 国外高铁快递发展 | 第18-20页 |
2.1.2 我国高铁快递发展 | 第20-21页 |
2.2 高铁快递内涵 | 第21-24页 |
2.2.1 高铁快递的界定 | 第21-22页 |
2.2.2 货运市场货源种类 | 第22-24页 |
2.3 京沪高铁快递发展分析 | 第24-27页 |
2.3.1 京沪高铁通道发展 | 第24-25页 |
2.3.2 京沪高铁快递SWOT分析 | 第25-27页 |
2.3.3 京沪高铁快递市场定位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高铁快递运输基本条件 | 第28-44页 |
3.1 运输网络结构 | 第28-30页 |
3.1.1 运输网络形式 | 第28-29页 |
3.1.2 运输网络结构 | 第29-30页 |
3.2 配套设施设备分析 | 第30-37页 |
3.2.1 载运设备分析 | 第31-35页 |
3.2.2 节点站设施设备 | 第35-37页 |
3.3 载运模式分析 | 第37-43页 |
3.3.1 高铁快递专列 | 第37-41页 |
3.3.2 高铁确认车 | 第41页 |
3.3.3 载客动车组带货 | 第41-42页 |
3.3.4 客货混编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京沪高铁快递运输需求分析 | 第44-76页 |
4.1 快递需求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4.2 快递总量预测 | 第45-53页 |
4.2.1 回归预测 | 第45-51页 |
4.2.2 时间序列预测 | 第51-53页 |
4.2.3 组合预测 | 第53页 |
4.3 快递分布预测 | 第53-67页 |
4.3.1 近期快递分布预测 | 第54-62页 |
4.3.2 中长期快递分布预测 | 第62-67页 |
4.4 快递运输方式划分 | 第67-70页 |
4.5 OD量分配 | 第70-74页 |
4.5.1 OD量分配方法 | 第70-71页 |
4.5.2 近期OD量分配 | 第71-73页 |
4.5.3 中长期OD量分配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京沪高铁快递运输组织方案 | 第76-104页 |
5.1 京沪高铁运输产品载运方案 | 第76-89页 |
5.1.1 运输产品种类及运量 | 第77-81页 |
5.1.2 运输产品的载运模式选择 | 第81-85页 |
5.1.3 不同时期京沪高铁快递运量分配 | 第85-89页 |
5.2 不同时期京沪高铁快递列车组织方案 | 第89-100页 |
5.2.1 列车需求与组织 | 第89-94页 |
5.2.2 高铁快递专列开行方案 | 第94-98页 |
5.2.3 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98-100页 |
5.3 京沪高铁快递运输流程设计 | 第100-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6.1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04页 |
6.2 创新点 | 第104-105页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附录A | 第108-110页 |
附录B | 第110-112页 |
附录C | 第112-116页 |
附录D | 第116-11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12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