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6页 |
1.3.2 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和难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1 金融中介理论 | 第18页 |
2.2 金融抑制理论 | 第18-19页 |
2.3 长尾理论 | 第19页 |
2.4 平台经济学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 | 第21-35页 |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 第21-28页 |
3.1.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3.1.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 第22-28页 |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机制 | 第28-35页 |
3.2.1 第三方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2 融资平台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3 理财产品销售平台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 第32-35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35-42页 |
4.1 指标选取 | 第35-37页 |
4.1.1 银行绩效指标 | 第35页 |
4.1.2 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构建及测度 | 第35-37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37页 |
4.2 样本及数据选取 | 第37页 |
4.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实证分析 | 第37-42页 |
4.3.1 平稳性检验 | 第37-38页 |
4.3.2 协整检验 | 第38-39页 |
4.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39-40页 |
4.3.4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0-42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2-4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2-43页 |
5.2 建议 | 第43-46页 |
5.2.1 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互联网服务型银行 | 第43-45页 |
5.2.2 加大互联网信息技术投入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