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4-31页 |
1.1 选题的缘由 | 第14-18页 |
1.1.1 创造力是新时代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 | 第14-15页 |
1.1.2 角色游戏以幼儿的创造和想象为依托 | 第15-16页 |
1.1.3 角色游戏蕴含着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教育价值 | 第16-18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1.2.1 角色游戏 | 第19-20页 |
1.2.2 创造力 | 第20-22页 |
1.2.3 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创造力 | 第22-2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23-28页 |
1.3.1 针对角色游戏的研究 | 第23-26页 |
1.3.2 针对幼儿创造力的研究 | 第26-27页 |
1.3.3 针对角色游戏创造性的研究 | 第27-28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8-3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2. 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及性别差异 | 第31-55页 |
2.1 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创造力的表现 | 第31-48页 |
2.1.1 情景迁移中创造力的表现 | 第31-38页 |
2.1.1.1 对情景迁移的定义 | 第31-33页 |
2.1.1.2 大班幼儿在情景迁移因素中思维的流畅性 | 第33-36页 |
2.1.1.3 大班幼儿在情景迁移因素中思维的变通性 | 第36-38页 |
2.1.1.4 大班幼儿在情景迁移因素中思维的新颖性 | 第38页 |
2.1.2 以物代物中创造力的表现 | 第38-44页 |
2.1.2.1 以物代物的定义 | 第38-40页 |
2.1.2.2 幼儿在以物代物因素中思维的流畅性 | 第40-42页 |
2.1.2.3 幼儿在以物代物因素中思维的变通性 | 第42-43页 |
2.1.2.4 幼儿在以物代物因素中思维的新颖性 | 第43-44页 |
2.1.3 角色扮演因素中创造力的表现 | 第44-48页 |
2.1.3.1 角色扮演的定义 | 第44-45页 |
2.1.3.2 幼儿在角色扮演因素中思维的流畅性 | 第45-46页 |
2.1.3.3 幼儿在角色扮演因素中思维的变通性 | 第46-47页 |
2.1.3.4 幼儿在角色扮演因素中思维的新颖性 | 第47-48页 |
2.2 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创造力的性别差异 | 第48-53页 |
2.2.1 现阶段研究中的男女性创造性思维的性别差异 | 第48-49页 |
2.2.2 男孩群体在角色游戏中的创造力的表现 | 第49-51页 |
2.2.3 女孩群体在角色游戏中的创造力的表现 | 第51-53页 |
2.3 总结和结论 | 第53-55页 |
2.3.1 对角色游戏组成因素中创造力表现的分析和总结 | 第53页 |
2.3.2 对男女孩在角色游戏中创造力差异性的分析与总结 | 第53-55页 |
3. 角色游戏中提升幼儿创造力的条件设置研究 | 第55-77页 |
3.1 场地的选择 | 第56-61页 |
3.1.1 大班幼儿在封闭性场地中的角色游戏 | 第56-59页 |
3.1.2 大班幼儿在开放性场地中的角色游戏 | 第59-61页 |
3.1.3 分析和总结 | 第61页 |
3.2 材料的投放 | 第61-68页 |
3.2.1 投放高结构材料下的幼儿角色游戏 | 第62-64页 |
3.2.2 投放低结构材料下的幼儿角色游戏 | 第64-67页 |
3.2.3 分析和总结 | 第67-68页 |
3.3 教师的介入 | 第68-73页 |
3.3.1 教师运用外部语言指导介入幼儿的角色游戏 | 第69-71页 |
3.3.2 教师运用内部语言指导介入幼儿的角色游戏 | 第71-72页 |
3.3.3 分析和总结 | 第72-73页 |
3.4 同伴的合作交流 | 第73-77页 |
3.4.1 鼓励共同游戏 | 第73-75页 |
3.4.2 鼓励互换角色 | 第75-76页 |
3.4.3 分析和总结 | 第76-77页 |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77-78页 |
5.有利条件下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 第78-81页 |
5.1 案例赏析 | 第78-80页 |
5.2 不足和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