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组织幼儿午睡活动的研究--以武汉市A园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一)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 教师 | 第12-13页 |
(二) 组织 | 第13页 |
(三) 幼儿午睡活动 | 第13页 |
(四) 自理能力 | 第13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一) 从教师方面探讨午睡活动的组织管理 | 第14页 |
(二) 从幼儿方面探讨幼儿园存在的午睡问题 | 第14页 |
(三) 从主客观环境探讨影响幼儿午睡质量的因素 | 第14-15页 |
五、研究设计 | 第15-17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三) 研究进程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教师组织幼儿午睡活动的流程分析 | 第17-34页 |
一、教师对幼儿睡前活动的组织 | 第19-26页 |
(一) 睡前散步活动 | 第19-20页 |
(二) 睡前安静活动概况 | 第20-25页 |
(三) 睡前教师的检查提醒工作 | 第25-26页 |
二、教师在幼儿午睡中的值班工作 | 第26-32页 |
(一) 教师的午睡值班工作概况 | 第26-28页 |
(二) 谨防午睡安全事故 | 第28-29页 |
(三) 教师对午睡“特困生”的组织 | 第29-30页 |
(四) 教师对幼儿午睡不当行为的矫正 | 第30-32页 |
三、教师对幼儿睡后活动的组织 | 第32-34页 |
(一) 对幼儿起床活动的组织 | 第32页 |
(二) 对睡后安静活动的安排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教师组织幼儿午睡活动的剖析与思考 | 第34-50页 |
一、幼儿午睡活动的意义 | 第34-36页 |
(一) 午睡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 | 第34-35页 |
(二) 午睡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活动的联系 | 第35-36页 |
二、幼儿午睡时间的制定 | 第36-37页 |
(一) 根据幼儿的年龄制定午睡时间 | 第36页 |
(二) 根据季节的变化制定午睡时间 | 第36-37页 |
(三) 根据个体的差异制定午睡时间 | 第37页 |
三、幼儿午睡活动中的环境创设 | 第37-43页 |
(一) 物质环境的创设 | 第37-40页 |
(二) 精神环境的创设 | 第40-41页 |
(三) 午睡制度与常规的培养 | 第41-43页 |
四、幼儿午睡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 第43-46页 |
(一)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权威 | 第43-44页 |
(二) 言语型的师幼互动 | 第44-45页 |
(三) 非言语型的师幼互动 | 第45-46页 |
五、午睡活动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 第46-50页 |
(一)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义 | 第47页 |
(二)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基本要求 | 第47-49页 |
(三)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 | 第49-50页 |
第三章 教师组织幼儿午睡活动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建议 | 第50-55页 |
一、影响教师组织幼儿午睡活动的因素 | 第50-52页 |
(一) 幼儿因素 | 第50-51页 |
(二) 教师因素 | 第51页 |
(三) 园所因素 | 第51-52页 |
(四) 家庭因素 | 第52页 |
二、教师组织幼儿午睡活动的教育建议 | 第52-55页 |
(一) 幼儿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 第52-53页 |
(二) 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管理应“松弛有度” | 第53页 |
(三) 家庭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一 | 第58-59页 |
附录二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