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1章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1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1.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文兴趣源于学生的心理需要 | 第14页 |
1.1.2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杜威的兴趣理论 | 第14-15页 |
1.1.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15页 |
1.1.4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15页 |
小结 | 第15-17页 |
第2章 高中生在写作兴趣方面的相关调查 | 第17-22页 |
2.1 调查目的 | 第17页 |
2.2 调查内容 | 第17页 |
2.3 调查对象 | 第17页 |
2.4 调查的数据与分析 | 第17-22页 |
2.4.1 学生写作的态度与兴趣的概况调查 | 第17-18页 |
2.4.2 学生的写作现状 | 第18页 |
2.4.3 学生缺少写作兴趣的原因调查 | 第18-19页 |
2.4.4 学生阅读现状调查 | 第19-20页 |
2.4.5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调查 | 第20-22页 |
第3章 高中生的写作现状及缺乏写作兴趣的原因 | 第22-28页 |
3.1 中学生的写作现状 | 第22-23页 |
3.2 高中生缺乏写作兴趣的原因 | 第23-28页 |
3.2.1 学生生活结构失调,写作成为无源之水 | 第23-26页 |
3.2.2 教师教法死板,写作成了机械复制 | 第26-28页 |
第4章 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 第28-34页 |
4.1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 第28-30页 |
4.1.1 调动学生家庭方面的积极因素 | 第28-29页 |
4.1.2 教师应充分挖掘学校生活和社会接轨的契机 | 第29-30页 |
4.2 关注阅读量的积累,提升学生的知识底蕴 | 第30-34页 |
4.2.1 改变传统的教材观,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有益的阅读 | 第31页 |
4.2.2 对学生的读书品位做正确引导 | 第31-32页 |
4.2.3 教师要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上好课、多阅读 | 第32页 |
4.2.4 经常组织一些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的活动 | 第32页 |
4.2.5 班级设立图书角 | 第32-33页 |
4.2.6 多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 第33-34页 |
第5章 引导学生开放式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第34-40页 |
5.1 鼓励学生用周记表达自己的心灵 | 第34-36页 |
5.1.1 周记的优点 | 第34-36页 |
5.1.2 老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6页 |
5.2 鼓励学生编排、表演课本剧 | 第36-37页 |
5.2.1 改编剧本就是写作的过程 | 第36-37页 |
5.2.2 排练表演课本剧就是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 | 第37页 |
5.3 创设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兴趣 | 第37-40页 |
第6章 转变传统作文评价方式 | 第40-45页 |
6.1 评语环节 | 第40-42页 |
6.1.1 教师评语要摆脱模式化的桎梏 | 第40-42页 |
6.1.2 面批作文,加强和学生的沟通 | 第42页 |
6.2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42-43页 |
6.3 精心上好作文讲评课 | 第43-45页 |
6.3.1 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 第43页 |
6.3.2 作文讲评课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 第43-44页 |
6.3.3 分工协作,全员参与 | 第44页 |
6.3.4 创设作文成果展示平台 | 第44页 |
6.3.5 注意事项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文章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