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本研究的思路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2.1 氧化应激与肺动脉高压 | 第14-16页 |
1.2.2 一氧化氮途径和 PAH | 第16-19页 |
1.2.3 能量代谢转移与肺动脉高压 | 第19-20页 |
1.2.4 肺动脉高压时线粒体代谢改变的机制 | 第20-21页 |
总结 | 第21-23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3-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23页 |
2.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23页 |
2.2 方法 | 第23-26页 |
2.2.1 血流动力学测定 | 第23页 |
2.2.2 标本留取 | 第23-24页 |
2.2.3 心脏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24页 |
2.2.4 PCNA、TUNEL 和 HK1 免疫组化染色和结果判断 | 第24页 |
2.2.5 候选基因筛选 | 第24页 |
2.2.6 免疫印迹法 | 第24页 |
2.2.7 线粒体投射电镜 | 第24-25页 |
2.2.8 统计学处理 | 第25-2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6-36页 |
3.1 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右心室肥厚 | 第26-27页 |
3.2 左、右心室形态学 | 第27-28页 |
3.3 PCNA 和 TUNEL 在左、右心室心肌细胞中表达 | 第28-30页 |
3.4 糖酵途径解候选基因筛选 | 第30-32页 |
3.5 HK1 在左、右心室组织中免疫组化和蛋白表达 | 第32-35页 |
3.6 左、右心室组织线粒体电镜结果 | 第35-3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6-3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的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