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9页 |
一、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 第14-17页 |
1.1.1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1.2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 第15-17页 |
1.1.3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 第17页 |
二、PPAR-α及其配体 | 第17-22页 |
1.2.1 PPAR-α简介 | 第17-19页 |
1.2.2 PPAR-α的结构 | 第19-21页 |
1.2.3 PPAR-α的功能 | 第21-22页 |
三、OEA简述 | 第22-26页 |
1.3.1 OEA来源 | 第22-23页 |
1.3.2 OEA的生物合成 | 第23-24页 |
1.3.3 OEA的水解 | 第24-26页 |
四、大麻素受体家族简述 | 第26-28页 |
五、立题依据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第29-34页 |
一、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提取 | 第29-32页 |
2.1.1 实验仪器及部分实验试剂 | 第29页 |
2.1.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9-30页 |
2.1.3 脐静脉内皮细胞提取器材的准备 | 第30页 |
2.1.4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提取 | 第30-32页 |
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Ⅷ因子检测 | 第32-33页 |
2.2.1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2.2.2 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OE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 | 第34-43页 |
一、实验仪器和部分试剂 | 第34-35页 |
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35-36页 |
三、普通PCR及REALTIMEPCR实验 | 第36页 |
四、细胞黏附实验 | 第36页 |
五、统计学处理 | 第36页 |
六、实验结果 | 第36-42页 |
3.6.1 OEA对TNF-α诱导的HUVEC黏附的影响 | 第36-37页 |
3.6.2 PPAR-α阻断剂MK886对OEA抗黏附的影响 | 第37-38页 |
3.6.3 PPAR-α阻断剂MK886对细胞表面VCAM-1蛋白表达影响 | 第38-39页 |
3.6.4 不同浓度OEA对TNF-α诱导的HUVEC E-Selectin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七、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不同浓度OE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B2表达的影响 | 第43-57页 |
一、实验仪器和部分试剂 | 第43-45页 |
二、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5-46页 |
三、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 第46页 |
四、PCR实验方法 | 第46-51页 |
4.4.1 不同浓度OE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B2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46页 |
4.4.2 mRNA的提取 | 第46-47页 |
4.4.3 引物设计和合成 | 第47-48页 |
4.4.4 逆转录合成cDNA步骤 | 第48-49页 |
4.4.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49-51页 |
五、实验结果 | 第51-52页 |
4.5.1 OE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B2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51-52页 |
六、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4.6.1 不同浓度OE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B2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2页 |
4.6.2 总蛋白的提取 | 第52页 |
4.6.3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52-54页 |
4.6.4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4-55页 |
4.6.5 统计学处理 | 第55页 |
七、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4.7.1 OE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B2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5-56页 |
八、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AM630对OEA抑制TNF-A诱导的HUVECS VCAM-1表达的影响 | 第57-60页 |
一、实验仪器和部分试剂 | 第57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7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CB2拮抗剂AM630对OEA抗黏附的影响 | 第60-64页 |
一、部分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60页 |
二、THP-1细胞培养 | 第60-61页 |
三、细胞黏附实验 | 第61-62页 |
四、实验结果 | 第62-63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缩略语表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