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2-15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信息组装的研究现状 | 第15-35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信息定义 | 第15-17页 |
2.3 信息组装理据 | 第17-18页 |
2.4 信息研究方法 | 第18-31页 |
2.4.1 信息状态 | 第18页 |
2.4.2 话题信息 | 第18-23页 |
2.4.3 焦点信息 | 第23-25页 |
2.4.4 主要的信息运行机制 | 第25-27页 |
2.4.5 其他的信息运行机制 | 第27-31页 |
2.5 信息研究的新视角 | 第31-34页 |
2.6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功能话语语法 | 第35-61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功能语法的局限 | 第36-37页 |
3.3 从功能语法到功能话语语法 | 第37-45页 |
3.3.1 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 | 第39-41页 |
3.3.2 话语行为为基本单位 | 第41-42页 |
3.3.3 功能话语语法的概念成分,语境成分和输出成分 | 第42-43页 |
3.3.4 FDG语法成分的四个层次 | 第43-45页 |
3.4 FDG的整体结构 | 第45-51页 |
3.4.1 FDG和语言交际 | 第45页 |
3.4.2 整体组织 | 第45-46页 |
3.4.3 FDG的各个层次表征 | 第46-51页 |
3.5 FDG原型 | 第51-55页 |
3.5.1 构建过程的原型 | 第52-53页 |
3.5.2 形态句法编码过程的原型 | 第53页 |
3.5.3 语音编码中过程的原型 | 第53-54页 |
3.5.4 不同层次原型应用 | 第54-55页 |
3.6 FDG的动态实现 | 第55-58页 |
3.6.1 深度优先 | 第55-56页 |
3.6.2 最大深度 | 第56页 |
3.6.3 FDG中的单词形式动态实现 | 第56-58页 |
3.7 小结 | 第58-61页 |
第四章 功能话语语法的信息组装表征 | 第61-77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功能话语语法的信息表征 | 第61-63页 |
4.3 语用功能赋予问题 | 第63-67页 |
4.3.1 语用功能的形式表征问题 | 第63-66页 |
4.3.2 概念问题 | 第66-67页 |
4.4 信息组装框架 | 第67-72页 |
4.4.1 动词词组的描述 | 第67-69页 |
4.4.2 信息组装的位置 | 第69页 |
4.4.3 话题和述题层面 | 第69-70页 |
4.4.4 焦点操作词 | 第70-71页 |
4.4.5 信息组装框架 | 第71-72页 |
4.5 应用分析 | 第72-75页 |
4.5.1 话题为焦点的一般句结构 | 第72-73页 |
4.5.2 述题为焦点的一般句结构 | 第73页 |
4.5.3 述题为焦点的话题句结构 | 第73-74页 |
4.5.4 话题为焦点的话题句结构 | 第74-75页 |
4.5.5 辨识性焦点句结构 | 第75页 |
4.6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汉语话题的结构和信息特点 | 第77-99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话题的形态特征 | 第77-85页 |
5.2.1 定指指称短语与话题 | 第78-79页 |
5.2.2 非指称性名词短语与话题 | 第79-81页 |
5.2.3 光杆名词短语与话题 | 第81-82页 |
5.2.4 全称量词与话题 | 第82页 |
5.2.5 叠加性量词与话题 | 第82-83页 |
5.2.6 疑问代词+也/都与话题 | 第83页 |
5.2.7 部分格“有的”和量词“一些”与话题 | 第83-84页 |
5.2.8 基数词形式的量词与话题 | 第84-85页 |
5.3 话题的语义特征 | 第85-90页 |
5.3.1 名词短语与话题 | 第87-88页 |
5.3.2 介词短语与话题 | 第88页 |
5.3.3 动词短语或从句与话题 | 第88-90页 |
5.4 话题的语用特征 | 第90-91页 |
5.5 话题的句法特征 | 第91-98页 |
5.5.1 主语与话题 | 第93-94页 |
5.5.2 宾语与话题 | 第94-98页 |
5.6 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汉语话题-述题结构与信息功能的FDG阐释 | 第99-151页 |
6.1 引言 | 第99页 |
6.2 话题为焦点的一般句框架 | 第99-105页 |
6.2.1 呈现句结构的信息组装 | 第99-102页 |
6.2.2 带有静态意义动词的存在句式的信息组装 | 第102-105页 |
6.3 述题为焦点的一般句框架 | 第105-107页 |
6.4 述题为焦点的话题句框架(Ⅰ) | 第107-113页 |
6.4.1 带有名词短语的话题-述题结构和信息组装 | 第107-110页 |
6.4.2 带有主谓结构从句的话题-述题结构与信息组装 | 第110-113页 |
6.5 述题为焦点的话题框架(Ⅱ)——比较句 | 第113-118页 |
6.5.1 超越关系的“比”字句 | 第114-117页 |
6.5.2 落后关系比较:“没有”结构句和信息组装 | 第117-118页 |
6.5.3 同级比较:“跟….一样”结构与信息组装 | 第118页 |
6.6 话题为焦点的话题句框架(Ⅰ)-左分离结构 | 第118-123页 |
6.6.1 左分离结构与信息组装 | 第118-119页 |
6.6.2 左分离结构句的人际特征 | 第119-121页 |
6.6.3 左分离结构的语义特征和形态句法特征 | 第121-122页 |
6.6.4 左分离结构中的辨识性焦点结构 | 第122-123页 |
6.7 话题为焦点的话题句框架(Ⅱ)-右分离结构 | 第123-124页 |
6.8 话题为焦点的话题句框架+辨识性焦点框架(Ⅰ)——对比性话题结构 | 第124-134页 |
6.8.1 “连….也/都”的结构和信息组装 | 第124-125页 |
6.8.2 话题部分“连....”的人际和形态句法特征 | 第125-127页 |
6.8.3 述题部分“......也/都”人际和形态句法特征 | 第127-129页 |
6.8.4 “连.....也/都”结构的语义特征 | 第129-131页 |
6.8.5 “疑问词+也/都”结构与信息组装 | 第131-133页 |
6.8.6 “重叠度量词+都”结构与信息组装 | 第133-134页 |
6.8.7 “一+量词+名词短语……也/都”结构与信息组装 | 第134页 |
6.9 话题为焦点的话题句框架+辨识性焦点框架(Ⅱ)——话题复制结构 | 第134-139页 |
6.9.1 话题复制结构与信息组装 | 第134-137页 |
6.9.2 话题复制结构的形态句法和语义特征 | 第137页 |
6.9.3 话题复制结构的人际特征 | 第137-139页 |
6.10 辨识性焦点框架——汉语的焦点结构 | 第139-149页 |
6.10.1 汉语的末尾焦点特征和信息组装 | 第139-140页 |
6.10.2 “主语+形容词谓语”结构与信息组装 | 第140-142页 |
6.10.3 “是…..的”结构与信息组装 | 第142-143页 |
6.10.4 “是……的”结构的形态句法和语义特征 | 第143-149页 |
6.11 小结 | 第149-15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51-157页 |
7.1 主要发现 | 第151-156页 |
7.2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56-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6页 |
致谢 | 第16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