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律师制度论文

律师职业的产生原因及其规范--以涂尔干社会分工理论为视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0-12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5页
        (一) 论文研究思路第12-14页
        (二) 论文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四、主要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5-17页
第一章 律师职业和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7-25页
    第一节 西方的律师职业和律师制度第17-19页
    第二节 中国的律师职业和律师制度第19-25页
        一、清末之前的诉讼代理制度和讼师第19-21页
        二、清末民初律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21-22页
        三、新中国律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22-25页
第二章 律师职业产生的原因分析以涂尔干社会分工理论为视角第25-39页
    第一节 涂尔干社会分工的一般理论第25-28页
    第二节 律师职业产生的原因分析第28-39页
        一、社会容量的增加第28-31页
        二、社会密度的增大第31-33页
        三、集体意识的弱化第33-35页
        四、强力权威的弱化第35-39页
第三章 律师职业行为的规范——律师职业道德第39-49页
    第一节 失范的分工第39-41页
    第二节 职业道德及其属性第41-43页
        一、职业道德概述第41页
        二、职业道德的属性第41-43页
    第三节 律师职业的失范及规范方式——律师职业道德第43-49页
        一、律师职业的失范问题第43页
        二、律师职业道德及其属性第43-49页
第四章 律师职业道德与其他社会道德的冲突及解决方式第49-53页
    第一节 律师职业道德面临的道德冲突困境第49-50页
    第二节 解决道德冲突困境的方式第50-53页
        一、道德的选择——立足于本职业,理解职业和职业道德的独立价值第50页
        二、道德的规范化、制度化——要有可操作的规则制度第50-51页
        三、道德规范的认同——权威部门需对敏感、重大的价值冲突做出指引性规定第51-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些新精神活性物质标准样品的制备与纯化
下一篇:新旅游法视角下旅游者权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