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特困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3 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有待研究之处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1.4.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22-23页 |
2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23-4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特困区的概念界定 | 第23页 |
2.1.2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3 特困区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 第24页 |
2.1.4 特困区经济增长及效率的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2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理论分析框架 | 第25-30页 |
2.2.1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构成要素 | 第25-26页 |
2.2.2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理论模型 | 第26页 |
2.2.3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机理 | 第26-27页 |
2.2.4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29页 |
2.2.5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测度方法 | 第29-30页 |
2.3 特困区信息化理论分析框架 | 第30-34页 |
2.3.1 特困区信息化的构成要素 | 第30-31页 |
2.3.2 特困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3页 |
2.3.3 特困区信息化测度方法 | 第33-34页 |
2.4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34-42页 |
2.4.1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34-38页 |
2.4.2 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式分析 | 第38-40页 |
2.4.3 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测度方法 | 第40-42页 |
3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第42-71页 |
3.1 特困地区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第42-51页 |
3.1.1 特困地区经济增长总体概况 | 第42-46页 |
3.1.2 特困地区分片区经济增长概况 | 第46-50页 |
3.1.3 特困地区经济增长的现状总结 | 第50-51页 |
3.2 特困地区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 第51-65页 |
3.2.1 特困地区信息化总体概况 | 第51-52页 |
3.2.2 特困地区信息化分区域概况 | 第52-65页 |
3.2.3 特困地区信息化分现状总结 | 第65页 |
3.3 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65-70页 |
3.3.1 特困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况 | 第65-67页 |
3.3.2 特困地区社会发展能力概况 | 第67-68页 |
3.3.3 特困区经济聚集能力概况 | 第68-70页 |
3.3.4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总结 | 第70页 |
3.4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现状综合分析 | 第70-71页 |
4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 第71-92页 |
4.1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总体评价 | 第71-82页 |
4.1.1 样本确定及数据来源 | 第71页 |
4.1.2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指数计算结果数值分析 | 第71-73页 |
4.1.3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指数聚类分析 | 第73-76页 |
4.1.4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各层次的特征比较 | 第76-82页 |
4.2 特困地区信息化指数总体评价 | 第82-86页 |
4.2.1 样本确定及数据来源 | 第82页 |
4.2.2 特困区信息化指数计算结果数值分析 | 第82-84页 |
4.2.3 特困区信息化指数聚类分析 | 第84-86页 |
4.3 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评价 | 第86-92页 |
4.3.1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 | 第86页 |
4.3.2 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结果分析 | 第86-90页 |
4.3.3 特困区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malquist指数分析 | 第90-92页 |
5 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与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 第92-98页 |
5.1 因地制宜,破除制约“短板” | 第92-95页 |
5.2 分层次分梯度,阶段性推进区域性整体脱贫 | 第95-96页 |
5.3 推进通信与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经济能力 | 第96-98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8-10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附录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