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常德市三所中职学校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4-18页
        1.2.1 国内关于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的研究第14-16页
        1.2.2 国外关于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的研究第16-17页
        1.2.3 文献综述述评第17-18页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目的第18-20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页
        1.3.3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0-23页
        1.4.1 创新点第20页
        1.4.2 不足之处第20-23页
第2章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相关理论基础第23-31页
    2.1 相关概念第23-26页
        2.1.1 素质第23-24页
        2.1.2 道德素质第24页
        2.1.3 评价第24-25页
        2.1.4 道德素质评价第25-26页
    2.2 理论基础第26-28页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第26-27页
        2.2.2 生活教育价值理论第27-28页
    2.3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的内涵第28-31页
第3章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1-51页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第31-44页
        3.1.1 调查对象第31-32页
        3.1.2 调查方法第32-34页
        3.1.3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教师视角的现状分析第34-38页
        3.1.4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学生视角的现状分析第38-43页
        3.1.5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企业视角的现状分析第43-44页
    3.2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3.2.1 现行道德素质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有偏第44-45页
        3.2.2 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45-46页
        3.2.3 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呈虚化现象第46页
    3.3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不足的原因分析第46-51页
        3.3.1 道德素质评价观念过于落后第46-48页
        3.3.2 道德素质评价理论研究薄弱第48-49页
        3.3.3 道德素质评价视角比较局限第49-51页
第4章 中职生道德素质评价的改进措施第51-59页
    4.1 更新评价理念,建立“三主体”的客观公正评价模式第51-53页
        4.1.1 更新道德素质评价理念、完善道德素质评价方法第51-52页
        4.1.2 构建协调统一的“三主体”评价模式第52-53页
    4.2 加强道德素质评价理论研究,优化道德素质评价标准和方法第53-55页
        4.2.1 重视道德素质评价目的,优化道德素质评价标准第53-54页
        4.2.2 完善道德素质评价方法,健全道德素质评价体系第54-55页
    4.3 引导中职生自我评价,合理呈现道德素质评价结果第55-59页
        4.3.1 引导中职生自我评价,突出道德素质评价的特点第55-56页
        4.3.2 合理呈现和运用评价结果,切实加强道德素质评价的运用第56-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A第65-69页
附录B第69-73页
附录C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及催化剂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下一篇: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