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产会计计量问题研究--以獐子岛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3 现有研究评价 | 第14页 |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生物资产与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 第17-27页 |
2.1 生物资产 | 第17-19页 |
2.1.1 生物资产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生物资产的分类 | 第17-18页 |
2.1.3 生物资产的特征 | 第18-19页 |
2.2 国外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 第19-23页 |
2.2.1 美国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 第19-20页 |
2.2.2 加拿大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 第20-21页 |
2.2.3 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 | 第21-22页 |
2.2.4 澳大利亚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 第22-23页 |
2.3 中国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 第23-27页 |
2.3.1 中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2.3.2 CAS5与IAS41比较 | 第24-27页 |
3 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 第27-35页 |
3.1 生物资产计量模式 | 第27-30页 |
3.1.1 生物资产计量模式概论 | 第27-28页 |
3.1.2 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资产计量模式 | 第28-29页 |
3.1.3 总结与评价 | 第29-30页 |
3.2 影响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 | 第30-31页 |
3.2.1 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 第30页 |
3.2.2 经济环境与市场条件 | 第30-31页 |
3.2.3 会计国际化与会计趋同 | 第31页 |
3.2.4 成本与效益权衡 | 第31页 |
3.3 生物资产的计量方法选择 | 第31-33页 |
3.4 结论与建议 | 第33-35页 |
4 生物资产会计计量问题研究——以獐子岛为例 | 第35-55页 |
4.1 獐子岛概况 | 第35-41页 |
4.1.1 企业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4.1.2 企业财务状况 | 第36-40页 |
4.1.3 企业生物资产经营特点 | 第40-41页 |
4.2 獐子岛生物资产计量问题研究 | 第41-55页 |
4.2.1 生物资产的成本核算问题 | 第41-46页 |
4.2.2 生物资产的种群数量估计问题 | 第46-48页 |
4.2.3 生物资产的单体价值估计问题 | 第48-50页 |
4.2.4 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问题 | 第50-55页 |
5 政策与建议 | 第55-63页 |
5.1 进一步规范底播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方法 | 第55-57页 |
5.1.1 初始计量方面的改进建议 | 第55-56页 |
5.1.2 后续计量方面的改进建议 | 第56-57页 |
5.2 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 第57-63页 |
5.2.1 会计确认方面的改进建议 | 第57-58页 |
5.2.2 会计计量方面的改进建议 | 第58-60页 |
5.2.3 信息披露方面的改进建议 | 第60-6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