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叛逆期青少年亲子关系调适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8-12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8-9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9-12页
第2章 叛逆期青少年亲子关系调适理论基础第12-22页
    2.1 概念界定第12页
        2.1.1 叛逆期青少年第12页
        2.1.2 亲子关系界定第12页
        2.1.3 沟通障碍界定第12页
    2.2 理论基础第12-14页
        2.2.1 优势视角理论第13页
        2.2.2 萨提亚模式第13-14页
        2.2.3 生态系统理论第14页
    2.3 叛逆期青少年身心特征第14-16页
        2.3.1 好奇、好胜、虚荣心较强第15页
        2.3.2 我行我素心理突出第15-16页
        2.3.3 自我展现及冲动心理明显第16页
    2.4 互动方式问题第16-18页
        2.4.1 互动方式单一第17页
        2.4.2 互动形式粗略第17-18页
    2.5 互动内容问题第18-19页
        2.5.1 互动内容选择不当第18-19页
        2.5.2 互动内容深入欠缺第19页
    2.6 互动态度问题第19-22页
        2.6.1 语言互动问题第19-20页
        2.6.2 行为互动问题第20页
        2.6.3 思想互动问题第20-22页
第3章 叛逆期青少年亲子关系调适社会工作介入过程第22-25页
    3.1 个案选择第22-23页
        3.1.1 个案来源第22页
        3.1.2 个案背景资料第22-23页
    3.2 问题分析与评估第23-24页
        3.2.1 沟通误区明显第23页
        3.2.2 认知错误突出第23页
        3.2.3 沟通理念差异第23-24页
    3.3 家庭生态图第24-25页
第4章 个案介入过程第25-38页
    4.1 个案介入辅导第25-36页
        4.1.1 第一次介入服务记录:接触案主,掌握初步概况第25-27页
        4.1.2 第二次介入服务记录:深入了解,掌握具体情况第27-29页
        4.1.3 第三次介入服务记录:探讨案例,掌握解决方案第29-31页
        4.1.4 第四次介入服务记录:初次交流,了解心理想法第31-32页
        4.1.5 第五次介入服务记录:深入沟通,寻求调适方法第32-34页
        4.1.6 第六次介入服务记录:引导建立正确沟通方式第34-35页
        4.1.7 第七次介入服务记录:搭建沟通桥梁,促进亲子关系调适第35-36页
    4.2 介入辅导方法第36-38页
        4.2.1 搭建父母沟通平台第36-37页
        4.2.2 转变父母沟通观念第37-38页
第5章 评估与反思第38-40页
    5.1 叛逆青少年亲子沟通评估第38页
    5.2 叛逆青少年亲子沟通反思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铁客运专线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研究
下一篇:含不可信节点的无线网络网络安全传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