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1.1 身体形态发育长期趋势 | 第12-13页 |
1.1.2 身体机能呈现下降趋势 | 第13页 |
1.1.3 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 | 第13-14页 |
1.1.4 防治缺铁性贫血仍需努力 | 第14页 |
1.1.5 视力不良高发 | 第14-15页 |
1.1.6 龋齿患病率居高不下 | 第15页 |
1.1.7 性发育状况呈提前趋势 | 第15-16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及变化趋势 | 第16-17页 |
1.2.2 青少年儿童血压偏高 | 第17页 |
1.2.3 性发育提前趋势 | 第17-18页 |
1.2.4 缺铁性贫血防治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2.5 青少年儿童近视在全球的流行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2.1.1 点校选取和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0页 |
2.1.2 纳入、排出标准 | 第20-21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3.1 抽样方法 | 第21页 |
2.3.2 指标测量 | 第21-22页 |
2.3.3 视力检查 | 第22-23页 |
2.3.4 龋齿检查 | 第23页 |
2.3.5 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年龄的调查 | 第23页 |
2.3.6 BMI和维尔维克指数的计算 | 第23页 |
2.3.7 营养状况和贫血的判定标准 | 第23-24页 |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5 质量控制 | 第25页 |
2.5.1 检测队的组建和培训 | 第25页 |
2.5.2 器材的选择和校准 | 第25页 |
2.5.3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25页 |
2.5.4 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 第25页 |
2.6 知情同意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6-44页 |
3.1 2010 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变化 | 第26-34页 |
3.1.1 身高的变化 | 第26-27页 |
3.1.2 坐高的变化 | 第27-29页 |
3.1.3 体重的变化 | 第29-30页 |
3.1.4 胸围的变化 | 第30-32页 |
3.1.5 皮褶厚度的变化 | 第32-33页 |
3.1.6 维尔维克指数的变化 | 第33-34页 |
3.2 2010 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变化 | 第34-37页 |
3.2.1 脉搏的变化 | 第34页 |
3.2.2 肺活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3.2.3 血压的变化 | 第35-37页 |
3.3 2010 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及近视检出率的变化 | 第37-38页 |
3.4 2010 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的变化 | 第38-39页 |
3.5 2010 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性发育状况的变化 | 第39-40页 |
3.6 2010 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状况的变化 | 第40-41页 |
3.7 2010 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BMI的变化 | 第41页 |
3.8 2010 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变化 | 第41-4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4-49页 |
4.1 身体形态发育情况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4.1.1 身高、坐高、体重有所增长 | 第44页 |
4.1.2 胸围、皮褶厚度、维尔维克指数无明显变化 | 第44-45页 |
4.2 身体机能发育变化分析 | 第45页 |
4.2.1 脉搏下降、肺活量增加 | 第45页 |
4.2.2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 | 第45页 |
4.3 视力不良及近视检出率上升 | 第45-46页 |
4.4 乳牙和恒牙龋患率上升 | 第46页 |
4.5 性发育状况变化分析 | 第46-47页 |
4.6 贫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第47页 |
4.7 营养状况变化分析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