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概述 | 第13-14页 |
1.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 第13-14页 |
1.1.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4页 |
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1 环境检测 | 第14-15页 |
1.2.2 食品检测 | 第15页 |
1.2.3 生物医学检测 | 第15-16页 |
1.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电极修饰材料 | 第16-20页 |
1.3.1 碳材料 | 第16-19页 |
1.3.2 聚合物材料 | 第19页 |
1.3.3 金属及金属化合物材料 | 第19-2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实验试剂、仪器及材料表征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23-29页 |
2.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5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 材料表征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25-26页 |
2.2.1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25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25页 |
2.2.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5页 |
2.2.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26页 |
2.2.5 拉曼光谱分析 | 第26页 |
2.3 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9页 |
2.3.1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9页 |
3 过氧化2-氨基吡啶/碳量子点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对鸟嘌呤和腺嘌呤的电催化行为研究 | 第29-44页 |
3.1 前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3.2.1 电极材料和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2 电极材料和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3.3.1 TEM和SEM分析 | 第32-33页 |
3.3.2 XRD分析 | 第33页 |
3.3.3 ATR分析 | 第33-34页 |
3.3.4 不同缓冲溶液及其pH对测定GU和AD的影响 | 第34-37页 |
3.3.5 GU和AD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表征 | 第37-38页 |
3.3.6 扫描速率对测定GU和AD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7 GU和AD的定量分析 | 第39-42页 |
3.3.8 修饰电极选择性研究 | 第42页 |
3.3.9 修饰电极稳定性和重现性研究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聚溴甲酚绿/碳量子点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对鸟嘌呤和腺嘌呤的电催化行为研究 | 第44-59页 |
4.1 前言 | 第44-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4.2.1 电极材料和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5页 |
4.2.2 电极材料和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4.3.1 TEM和SEM分析 | 第46-47页 |
4.3.2 XRD分析 | 第47-48页 |
4.3.3 ATR分析 | 第48-49页 |
4.3.4 电聚合圈数的影响 | 第49页 |
4.3.5 不同缓冲溶液及其pH对测定GU和AD的影响 | 第49-53页 |
4.3.6 GU和AD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表征 | 第53页 |
4.3.7 扫描速率对修饰电极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8 GU和AD的定量分析 | 第54-57页 |
4.3.9 修饰电极抗干扰性能研究 | 第57页 |
4.3.10 修饰电极稳定性和重现性研究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聚甘氨酸/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对鸟嘌呤和腺嘌呤的电催化行为研究 | 第59-71页 |
5.1 前言 | 第59-6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5.2.1 电极材料和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0页 |
5.2.2 电极材料和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60-6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0页 |
5.3.1 SEM分析 | 第61-62页 |
5.3.2 Raman和FTIR分析 | 第62-63页 |
5.3.3 修饰电极的CV分析 | 第63-64页 |
5.3.4 缓冲溶液pH对测定GU和AD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5 GU和AD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表征 | 第65-66页 |
5.3.6 扫描速率对测定GU和AD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7 GU和AD的定量分析 | 第67-70页 |
5.3.8 修饰电极抗干扰性能研究 | 第70页 |
5.3.9 修饰电极稳定性和重现性研究 | 第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氧化镍/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的电催化行为研究 | 第71-85页 |
6.1 前言 | 第71-72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6.2.1 电极材料和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72-73页 |
6.2.2 电极材料和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7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4页 |
6.3.1 SEM分析 | 第73-74页 |
6.3.2 XRD分析 | 第74-75页 |
6.3.3 Raman分析 | 第75页 |
6.3.4 缓冲溶液pH对测定AA、DA和UA的影响 | 第75-78页 |
6.3.5 AA、DA和UA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表征 | 第78-79页 |
6.3.6 扫描速率对测定AA、DA和UA的影响 | 第79-80页 |
6.3.7 AA、DA和UA的定量分析 | 第80-83页 |
6.3.8 修饰电极抗干扰性能研究 | 第83页 |
6.3.9 修饰电极稳定性和重现性研究 | 第83-8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及所获奖励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