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油水两相流流动参数 | 第8-13页 |
1.3 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测井方法及资料解释现状 | 第13-14页 |
1.4 两相流电导及电容相含率传感器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2 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水平油水两相流电导传感器优化设计 | 第20-34页 |
2.1 电导阵列传感器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2.2 传感器内部电场分析 | 第21-22页 |
2.3 激励电极结构优化 | 第22-26页 |
2.3.1 激励电极间距选择 | 第23-24页 |
2.3.2 激励电极高度选择 | 第24-25页 |
2.3.3 激励电极厚度选择 | 第25-26页 |
2.4 相含率电极结构确定 | 第26-31页 |
2.4.1 传感器灵敏度分析 | 第26-27页 |
2.4.2 传感器响应特性研究 | 第27-31页 |
2.5 相关测量电极结构确定 | 第31-33页 |
2.6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水平及近水平油水两相流伞集流涡轮流量计测量特性 | 第34-50页 |
3.1 伞集流涡轮流量计在水平及近水平油水两相流中响应 | 第34-35页 |
3.2 伞集流后测量通道内流型对涡轮流量计响应影响 | 第35-36页 |
3.3 水平及近水平油水两相流伞集流涡轮流量计总流量模型 | 第36-49页 |
3.3.1 统计模型 | 第36-39页 |
3.3.2 体积模型 | 第39-44页 |
3.3.3 修正体积模型 | 第44-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水平及近水平油水两相流分相流量模型 | 第50-65页 |
4.1 电导及电容相含率传感器测量特性 | 第50-52页 |
4.2 电导及电容相含率传感器视持水率模型 | 第52-53页 |
4.3 两相流漂移模型 | 第53页 |
4.4 水平油水两相流分相流量模型 | 第53-61页 |
4.5 近水平油水两相流分相流量模型 | 第61-62页 |
4.6 水平井实际测井资料解释处理实例 | 第62-64页 |
4.7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