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3-21页 |
1 国际私法条约 | 第21-39页 |
1.1 法律冲突的解决:从国内到国际 | 第21-25页 |
1.1.1 解决法律冲突的国内法方法 | 第22-24页 |
1.1.2 解决法律冲突的国际法方法 | 第24-25页 |
1.2 条约与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 | 第25-30页 |
1.2.1 国际私法思潮 | 第25-27页 |
1.2.2 条约是统一各国私法的重要方式之一 | 第27-30页 |
1.3 国际私法条约界定和价值 | 第30-39页 |
1.3.1 国际私法条约概念 | 第30-32页 |
1.3.2 国际私法条约的名称 | 第32-33页 |
1.3.3 国际私法条约的分类 | 第33-35页 |
1.3.4 国际私法条约的价值 | 第35-39页 |
2 国际私法条约的制订 | 第39-76页 |
2.1 国际私法条约制订的实践 | 第39-49页 |
2.1.1 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私法条约 | 第40-47页 |
2.1.2 地区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私法条约 | 第47-48页 |
2.1.3 民间性国际组织 | 第48-49页 |
2.2 国际私法条约质量 | 第49-58页 |
2.2.1 条约质量 | 第49-52页 |
2.2.2 由于条约质量影响其适用的两个案例 | 第52-58页 |
2.3 制订高质量国际私法条约 | 第58-67页 |
2.3.1 现状与原因 | 第58-59页 |
2.3.2 立法原则 | 第59-64页 |
2.3.3 立法技术与方法 | 第64-67页 |
2.4 我国缔结的国际私法条约 | 第67-76页 |
2.4.1 我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及其立法活动 | 第67-70页 |
2.4.2 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多边国际私法条约和同外国缔结的双边条约 | 第70-74页 |
2.4.3 对我缔结国际私法条约的思考 | 第74-76页 |
3 国际私法条约在国内的效力 | 第76-180页 |
3.1 概述 | 第78-95页 |
3.1.1 条约接受 | 第78-88页 |
3.1.2 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 | 第88-90页 |
3.1.3 条约缔结与条约的国内效力 | 第90-93页 |
3.1.4 国际私法条约国内效力特殊性 | 第93-95页 |
3.2 国际私法条约在美国国内的效力 | 第95-106页 |
3.2.1 条约的分类及接受 | 第95-98页 |
3.2.2 自动执行条约与非自动执行条约 | 第98-102页 |
3.2.3 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 | 第102-104页 |
3.2.4 国际私法条约在美国国内效力的特殊性 | 第104-106页 |
3.3 国际私法条约在其他国家的国内效力 | 第106-145页 |
3.3.1 英国 | 第106-110页 |
3.3.2 意大利 | 第110-117页 |
3.3.3 德国 | 第117-124页 |
3.3.4 法国 | 第124-132页 |
3.3.5 荷兰 | 第132-136页 |
3.3.6 日本 | 第136-140页 |
3.3.7 启示 | 第140-145页 |
3.4 国际私法条约在我国的效力 | 第145-180页 |
3.4.1 条约缔结 | 第145-151页 |
3.4.2 条约接受 | 第151-154页 |
3.4.3 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 | 第154-157页 |
3.4.4 国际私法条约在我国效力的特殊性 | 第157-180页 |
4 国际私法条约的解释 | 第180-253页 |
4.1 概述 | 第180-221页 |
4.1.1 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必要性 | 第180-183页 |
4.1.2 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目标 | 第183-188页 |
4.1.3 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标的 | 第188-190页 |
4.1.4 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分类 | 第190-192页 |
4.1.5 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方法 | 第192-206页 |
4.1.6 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规则 | 第206-220页 |
4.1.7 小结 | 第220-221页 |
4.2 各国法院解释国际私法条约的实践 | 第221-239页 |
4.2.1 英国 | 第221-223页 |
4.2.2 美国 | 第223-225页 |
4.2.3 法国 | 第225-228页 |
4.2.4 德国 | 第228-232页 |
4.2.5 荷兰 | 第232-234页 |
4.2.6 评价和启示 | 第234-239页 |
4.3 我国法院对国际私法条约的解释 | 第239-253页 |
4.3.1 三个案例及说明 | 第239-244页 |
4.3.2 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主体 | 第244-245页 |
4.3.3 解释的标的 | 第245-249页 |
4.3.4 解释目标和规则 | 第249-253页 |
结语 | 第253-258页 |
参考文献 | 第258-268页 |
后记 | 第268-271页 |
附件 | 第271-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