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稀土掺杂光纤制作的工艺及相关激光器的制作 | 第15-17页 |
1.3 稀土掺杂大模场面积单模光纤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 芯掺铒光纤的制作及应用 | 第19-20页 |
1.5 用于光脉冲压缩的色散渐减光纤的分析和研制 | 第20-21页 |
1.6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2 普通稀土掺杂光纤制作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 第31-85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MCVD法制作光纤的设备和工艺研究 | 第31-48页 |
2.2.1 制备预制棒原料的选取 | 第32-33页 |
2.2.2 MCVD法制造光纤预制棒的设备及改进 | 第33-43页 |
2.2.3 芯棒的再加工 | 第43-47页 |
2.2.4 预制棒拉丝 | 第47-48页 |
2.3 稀土掺杂光纤疏松层的制作及掺杂工艺 | 第48-65页 |
2.3.1 石英玻璃的网络结构 | 第49-52页 |
2.3.2 疏松层的质量与控制 | 第52-56页 |
2.3.3 溶液掺杂工艺的改进 | 第56-59页 |
2.3.4 稀土溶液掺杂机理的研究 | 第59-65页 |
2.4 基于氢载掺铒光纤的DBR光纤激光器 | 第65-74页 |
2.4.1 氢载掺铒光纤光栅的制作 | 第66-69页 |
2.4.2 基于氢载EDF的DBR光纤激光器 | 第69-70页 |
2.4.3 基于退火后的EDF的DBR光纤激光器 | 第70-71页 |
2.4.4 自制DBR光纤激光器单纵模的讨论和实现 | 第71-74页 |
2.5 基于保偏光敏掺铒光纤的DBR光纤激光器 | 第74-78页 |
2.5.1 保偏光敏掺铒光纤光栅的制作 | 第74-76页 |
2.5.2 基于保偏光敏掺铒光纤的单纵模、单偏振DBR光纤激光器 | 第76-77页 |
2.5.3 基于保偏光敏掺铒光纤的DBR激光器的单纵模验证 | 第77-78页 |
2.6 小结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3 多层芯大模场稀土掺杂单模光纤的研制 | 第85-121页 |
3.1 引言 | 第85-87页 |
3.2 多层芯光纤模场直径的计算 | 第87-93页 |
3.3 多层芯大模场掺铒单模光纤的研制 | 第93-116页 |
3.3.1 单层稀土掺杂的MLC-LMA光纤的制作及特性 | 第93-101页 |
3.3.2 两层稀土掺杂的MLC-LMA光纤的制作及特性 | 第101-106页 |
3.3.3 疏松层掺F的MLC-LMA稀土掺杂光纤的制作及特性 | 第106-116页 |
3.4 小结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4 对称双芯光纤的理论分析、制作及应用 | 第121-137页 |
4.1 引言 | 第121页 |
4.2 普通单模对称双芯光纤的研究 | 第121-127页 |
4.2.1 普通单模对称双芯光纤的耦合模理论分析 | 第121-125页 |
4.2.2 普通单模对称双芯光纤的改良制作及结果分析 | 第125-127页 |
4.3 双芯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研究 | 第127-133页 |
4.3.1 单芯掺杂的双芯掺铒光纤放大器(TC-EDFA)的理论分析 | 第128-131页 |
4.3.2 单芯掺杂的TC-EDFA的实验研究 | 第131-133页 |
4.4 小结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
5 用于脉冲压缩的色散渐减光纤的研制 | 第137-153页 |
5.1 引言 | 第137-138页 |
5.2 色散渐减光纤中脉冲压缩的理论模型 | 第138-139页 |
5.3 1550nm波长处小色散四包层单模光纤的设计 | 第139-143页 |
5.4 1550nm波长处小色散四包层光纤的研制 | 第143-150页 |
5.4.1 制作芯棒时需要注意的工艺难点 | 第144-146页 |
5.4.2 套棒及拉丝对折射率的影响 | 第146-150页 |
5.5 基于自制四包层芯棒的色散渐减光纤的拉制 | 第150页 |
5.6 小结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3页 |
6 结束语 | 第153-157页 |
6.1 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3-155页 |
6.2 下一步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 第155-157页 |
作者简历 | 第157-1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