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有关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买壳上市的原因 | 第15-20页 |
2.1 我国民营企业国内融资困难 | 第15-17页 |
2.1.1 国内融资渠道的障碍 | 第15-16页 |
2.1.2 民营企业自身的障碍 | 第16-17页 |
2.2 海外融资的强大吸引力 | 第17-18页 |
2.2.1 海外良好的上市环境 | 第17-18页 |
2.2.2 海外上市时间短,成功率高 | 第18页 |
2.2.3 海外上市对企业资质要求分层次 | 第18页 |
2.3 民营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18-20页 |
2.3.1 满足民营企业强烈的资金需求 | 第18-19页 |
2.3.2 借助“壳”公司的优势,提高自身实力 | 第19页 |
2.3.3 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 第19页 |
2.3.4 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与国际市场接轨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买壳上市存在的突出风险 | 第20-28页 |
3.1 公司治理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 第20-24页 |
3.1.1 股权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风险 | 第20-21页 |
3.1.2 董事会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 第21-22页 |
3.1.3 监事会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 第22-23页 |
3.1.4 经理层激励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 第23-24页 |
3.2 信息披露带来的风险 | 第24-28页 |
3.2.1 上市前信息披露带来的风险 | 第24-26页 |
3.2.2 上市后信息披露带来的风险 | 第26-28页 |
第4章 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买壳上市存在的普遍风险 | 第28-33页 |
4.1 重组整合中的风险 | 第28-29页 |
4.1.1 管理理念协调的风险 | 第28页 |
4.1.2 整合成本较大的风险 | 第28页 |
4.1.3 文化融合的风险 | 第28-29页 |
4.1.4 资产重组不顺的风险 | 第29页 |
4.1.5 组织机构调整的风险 | 第29页 |
4.2 “壳”公司的质量风险 | 第29-30页 |
4.2.1 海外中介机构良莠不齐 | 第29-30页 |
4.2.2 企业和“壳”公司信息不对称 | 第30页 |
4.3 缺乏专业人才,没有合理的选择中介机构 | 第30页 |
4.4 海外上市融资的高成本风险 | 第30-31页 |
4.5 海外资本市场严格的法律和监管风险 | 第31-32页 |
4.6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加大了恶意并购的风险 | 第32页 |
4.7 对引进策略投资者的意义含糊不清 | 第32-33页 |
第5章 民营企业应对海外买壳上市风险的策略 | 第33-44页 |
5.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3-34页 |
5.1.1 改善股权结构 | 第33页 |
5.1.2 完善董事会结构 | 第33页 |
5.1.3 完善监事会结构 | 第33-34页 |
5.1.4 加强对经理层的股权激励 | 第34页 |
5.2 加强信息披露 | 第34-35页 |
5.2.1 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公开 | 第34-35页 |
5.2.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 第35页 |
5.2.3 强化民营企业的诚信观念 | 第35页 |
5.3 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 | 第35-37页 |
5.3.1 改善民营企业管理理念 | 第35-36页 |
5.3.2 提高民营企业经营能力 | 第36-37页 |
5.4 选好上市地点 | 第37-38页 |
5.4.1 对在该市场的融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 第37页 |
5.4.2 考虑自己所属行业自身特点和市场的结合 | 第37-38页 |
5.4.3 考虑可利用的融集资金的货币种类 | 第38页 |
5.5 海外上市要择机进行 | 第38-40页 |
5.6 其他方面的策略 | 第40-44页 |
5.6.1 搞好和投资者的关系 | 第40页 |
5.6.2 注重“壳”资源的选择 | 第40-41页 |
5.6.3 慎重选择中介机构 | 第41-42页 |
5.6.4 控制融资成本 | 第42页 |
5.6.5 树立法律意识,了解海外市场监管制度 | 第42-43页 |
5.6.6 防止恶意并购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