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解题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及操作程序 | 第11页 |
1.5 创新点 | 第11页 |
1.6 材料测查情况说明 | 第11-12页 |
第2章 《五侯鲭字海》与《海篇直音》概说 | 第12-20页 |
2.1 《五侯鲭字海》概说 | 第12-15页 |
2.2 《海篇直音》概说 | 第15-20页 |
第3章 两书释义方面存在的差异 | 第20-34页 |
3.1 义项的有无不同 | 第20-23页 |
3.2 义项的多少不同 | 第23-27页 |
3.3 重出字头脱落 | 第27-29页 |
3.4 联绵词的训释 | 第29-30页 |
3.5 训异义同 | 第30-31页 |
3.6 训异义异 | 第31-34页 |
第4章 两书释义存在差异的原因 | 第34-56页 |
4.1 转录方面 | 第34-47页 |
4.1.1 形近而误 | 第34-36页 |
4.1.2 音近而误 | 第36-38页 |
4.1.3 脱文 | 第38-40页 |
4.1.4 衍文 | 第40-41页 |
4.1.5 涉上下文而误 | 第41-42页 |
4.1.6 倒文 | 第42-44页 |
4.1.7 脱“也”,二义合为一义 | 第44-46页 |
4.1.8 衍“也”,一义分为二义 | 第46-47页 |
4.2 编纂方面 | 第47-56页 |
4.2.1 书证的有无 | 第47-48页 |
4.2.2 字际关系有无沟通 | 第48-49页 |
4.2.3 妄改 | 第49-50页 |
4.2.4 妄补 | 第50-52页 |
4.2.5 妄删 | 第52-53页 |
4.2.6 增加新义 | 第53-56页 |
第5章 两书释义对比研究的价值 | 第56-64页 |
5.1 两书校勘整理方面的价值 | 第56-59页 |
5.1.1 以《海篇直音》可校《五侯鲭字海》 | 第56-57页 |
5.1.2 以《五侯鲭字海》可校《海篇直音》 | 第57-59页 |
5.2 客观评价《五侯鲭字海》训释方面的价值 | 第59-64页 |
5.2.1 《汉语大字典》吸收《五侯鲭字海》训释的情况 | 第59-61页 |
5.2.2 《五侯鲭字海》对《汉语大字典》产生的负面影响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