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恢复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2 .地质环境评价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 ·相关概念 | 第18页 |
| ·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 3 .高桥铝土矿地质环境综述 | 第20-28页 |
| ·矿区位置 | 第20-21页 |
| ·矿区环境 | 第21-23页 |
|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 ·气侯、水文 | 第22页 |
| ·土壤与植被 | 第22-23页 |
| ·矿区土地利用 | 第23页 |
| ·矿区社会经济情况 | 第23-24页 |
| ·矿区区域地质 | 第24-26页 |
| ·地层岩性 | 第24-26页 |
| ·地质构造 | 第26页 |
| ·矿区工程地质 | 第26-28页 |
| ·矿层顶板岩组 | 第26-27页 |
| ·矿层底板岩组 | 第27页 |
| ·工程地质勘探类型 | 第27-28页 |
| 4 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及分布特征 | 第28-36页 |
| ·采矿对地表生态的破坏 | 第28-29页 |
| ·采矿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 第29-31页 |
|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 第31-32页 |
| ·对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破坏情况 | 第31页 |
| ·地下水 | 第31-32页 |
| ·地质灾害 | 第32-34页 |
| ·地面塌陷 | 第33页 |
| ·地裂缝 | 第33页 |
| ·滑坡 | 第33-34页 |
| ·山体崩塌 | 第34页 |
| ·采空区 | 第34页 |
| ·地质环境问题总结 | 第34-36页 |
| 5 高桥矿区地质环境评价 | 第36-48页 |
| ·物元法综合评价模型 | 第36-39页 |
| ·物元理论 | 第36页 |
| ·物元的概念 | 第36-37页 |
| ·物元分析 | 第37-38页 |
| ·综合评价的待评价物元 | 第38页 |
| ·关联函数值的计算: | 第38-39页 |
| ·待评价等级的关联度 | 第39页 |
| ·综合关联度和评价等级的确定 | 第39页 |
| ·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 第39-48页 |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39-41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其评价标准 | 第41-42页 |
| ·墒值求权法 | 第42-44页 |
| ·权重的确立 | 第44页 |
| ·构建地质环境评价的经典域和节域 | 第44-48页 |
| 6 矿山地质环境分区及环境治理恢复 | 第48-56页 |
| ·矿区地质环境分区 | 第48-51页 |
| ·重点防治区(Ⅰ) | 第48-49页 |
| ·次重点防治区(Ⅱ) | 第49-51页 |
| ·矿区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 第51-53页 |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 第51页 |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目标 | 第51-52页 |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任务 | 第52页 |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 第52-53页 |
| ·地质环境分区治理 | 第53-54页 |
| ·矿山环境监测工程 | 第54-56页 |
| 7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