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效益评估与特性分析
摘要 | 第1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8-3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1.2.1 发展历史回顾 | 第19-20页 |
1.2.2 当前的研究热点 | 第20-26页 |
1.2.3 相关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8-31页 |
第2章 考虑机组启停的需求响应效益的评估 | 第31-45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数学模型建立 | 第31-34页 |
2.3 需求响应效益评估 | 第34-38页 |
2.3.1 综合效益 | 第34-36页 |
2.3.2 边际效益 | 第36-38页 |
2.4 算例分析与讨论 | 第38-44页 |
2.4.1 综合效益评估与讨论 | 第38-42页 |
2.4.2 边际效益评估与讨论 | 第42-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夏季降温负荷的回归建模 | 第45-59页 |
3.1 夏季降温负荷概述 | 第45-46页 |
3.2 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46-49页 |
3.2.1 概述 | 第46-47页 |
3.2.2 线性回归分析 | 第47-49页 |
3.3 考虑非气象因素的电网降温负荷研究 | 第49-58页 |
3.3.1 气温影响夏季降温负荷的规律 | 第49-53页 |
3.3.2 考虑非气象因素的电网降温负荷模型 | 第53-56页 |
3.3.3 算例分析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分时电价下用户响应行为分析 | 第59-71页 |
4.1 概述 | 第59-60页 |
4.2 数据挖掘与支持向量机回归 | 第60-64页 |
4.2.1 数据挖掘 | 第60-61页 |
4.2.2 支持向量机回归 | 第61-63页 |
4.2.3 支持向量机回归参数的选取 | 第63-64页 |
4.3 需求行为分析 | 第64-66页 |
4.3.1 分时电价 | 第64-65页 |
4.3.2 用户响应行为分析 | 第65-66页 |
4.3.3 需求响应行为的回归模型 | 第66页 |
4.4 需求行为规律的建模与计算需求行为分析 | 第66-67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67-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基于用户聚类的阶梯电价制定 | 第71-82页 |
5.1 数据聚类 | 第71-73页 |
5.2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 第73-74页 |
5.3 基于SOM的阶梯电价分档及档基数电量确定 | 第74-78页 |
5.3.1 问题分析 | 第74-75页 |
5.3.2 模型与求解 | 第75-78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78-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地区电网行业用电规律与分时电价实施效果 | 第82-97页 |
6.1 地区电网行业用电的规律 | 第82-89页 |
6.1.1 负荷频域分解的原理 | 第82-83页 |
6.1.2 负荷重构方法 | 第83-84页 |
6.1.3 表征负荷变化规律性强弱的指标 | 第84-85页 |
6.1.4 行业负荷变化规律性分析 | 第85-89页 |
6.2 基于行业用户聚类的分时电价实施效果评估 | 第89-96页 |
6.2.1 实施效果评估指标 | 第89页 |
6.2.2 评估方法 | 第89-92页 |
6.2.3 算例分析 | 第92-9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97-99页 |
7.1 本文的结论 | 第97-98页 |
7.2 未来的工作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8页 |
附录 | 第108-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2-113页 |
附件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