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目录 | 第16-19页 |
图目录 | 第19-20页 |
表目录 | 第20-22页 |
1 绪论 | 第22-38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22-25页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1.2.1 多元化 | 第26页 |
1.2.2 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 | 第26-27页 |
1.2.3 企业资本结构 | 第27-28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28-3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1-3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1.5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 第35-3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8-78页 |
2.1 企业多元化动因理论研究回顾 | 第38-46页 |
2.1.1 多元化动因的理论解释 | 第38-45页 |
2.1.2 对已有多元化动因理论的评述 | 第45-46页 |
2.2 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综述 | 第46-59页 |
2.2.1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 第46-49页 |
2.2.2 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模型 | 第49-59页 |
2.3 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及多元化的经验研究 | 第59-75页 |
2.3.1 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经验研究 | 第59-67页 |
2.3.2 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多元化的经验研究 | 第67-7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多元化的制度背景与现实特征 | 第78-118页 |
3.1 我国企业融投资模式的演变历程 | 第78-82页 |
3.1.1 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变迁 | 第78-80页 |
3.1.2 我国企业多元化投资模式的变迁 | 第80-82页 |
3.2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 第82-101页 |
3.2.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环境分析 | 第82-89页 |
3.2.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 第89-94页 |
3.2.3 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结构特征 | 第94-101页 |
3.3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现状与特点 | 第101-115页 |
3.3.1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机制分析 | 第101-107页 |
3.3.2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分析 | 第107-110页 |
3.3.3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现状分析 | 第110-11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4 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影响研究 | 第118-168页 |
4.1 引言 | 第118-120页 |
4.2 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 | 第120-129页 |
4.2.1 理论回顾 | 第120-123页 |
4.2.2 假设提出 | 第123-129页 |
4.3 实证研究设计 | 第129-146页 |
4.3.1 样本选取 | 第129-132页 |
4.3.2 数据来源与多元化指标计算 | 第132-134页 |
4.3.3 变量选择与测量 | 第134-140页 |
4.3.4 实证模型与计量方法 | 第140-146页 |
4.4 实证结果 | 第146-165页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46-147页 |
4.4.2 相关分析 | 第147-150页 |
4.4.3 回归分析 | 第150-161页 |
4.4.4 稳健性检验 | 第161-165页 |
4.5 结果讨论 | 第165-168页 |
5 企业产权性质对资本结构与多元化关系的影响研究 | 第168-206页 |
5.1 引言 | 第168-169页 |
5.2 国企和非国企的预算约束、融资约束差异 | 第169-176页 |
5.2.1 国企和非国企的预算约束差异 | 第170-173页 |
5.2.2 国企和非国企的融资约束差异 | 第173-175页 |
5.2.3 国企和非国企对商业信用的态度差异 | 第175-176页 |
5.3 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 | 第176-180页 |
5.3.1 理论回顾 | 第176-177页 |
5.3.2 假设提出 | 第177-180页 |
5.4 实证研究设计 | 第180-184页 |
5.4.1 样本选择 | 第180-181页 |
5.4.2 数据来源与多元化指标计算 | 第181页 |
5.4.3 变量选择与测量 | 第181-182页 |
5.4.4 实证方法与模型 | 第182-184页 |
5.5 实证结果 | 第184-204页 |
5.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84-185页 |
5.5.2 相关分析 | 第185-189页 |
5.5.3 回归分析 | 第189-194页 |
5.5.4 稳健性检验 | 第194-204页 |
5.6 结果讨论 | 第204-206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206-214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206-207页 |
6.2 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207-210页 |
6.2.1 理论价值 | 第207-209页 |
6.2.2 实践意义 | 第209-210页 |
6.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第210-214页 |
6.3.1 研究局限 | 第210-212页 |
6.3.2 研究展望 | 第212-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214-228页 |
附录一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与代码 | 第228-232页 |
附录二 企业多元化程度指标计算过程 | 第232-234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