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立体车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堆垛式立体车库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立体车库堆垛机的发展方向 | 第14-15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立体车库的总体结构 | 第16-24页 |
·总体方案 | 第16-17页 |
·车库框架本体 | 第17页 |
·存取车机械装置 | 第17-21页 |
·叉送方式的选择设计 | 第17-18页 |
·叉送存取机构 | 第18-20页 |
·旋转台回转装置 | 第20-21页 |
·载车平台升降装置 | 第21页 |
·堆垛机行走装置 | 第21页 |
·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总体规划 | 第21-22页 |
·存取车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立体车库上位机的组态设计 | 第24-38页 |
·车库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要求 | 第24页 |
·组态工程开发平台的选用 | 第24-26页 |
·人机界面的设计开发 | 第26-37页 |
·组态王内部数据库构造 | 第27-29页 |
·定义I/O设备 | 第29-30页 |
·主要的组态界面设计 | 第30-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立体车库控制系统下位机的系统设计 | 第38-51页 |
·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 第38-42页 |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 第38页 |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 第38-41页 |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 | 第41-42页 |
·组态王与PLC的通信连接 | 第42-45页 |
·上位机与PLC的连接 | 第42页 |
·串口设备的定义 | 第42-44页 |
·串口参数的设置 | 第44-45页 |
·下位机(PLC)控制程序的设计 | 第45-50页 |
·上位机控制系统I/O变量的定义 | 第45-46页 |
·PLC控制流程规划与I/O地址分配 | 第46页 |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控制系统SQL数据库的构建 | 第51-65页 |
·外部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51页 |
·外部数据库的选用 | 第51-52页 |
·组态王SQL数据库访问功能介绍 | 第52-53页 |
·组态王SQL数据库的建立 | 第53-64页 |
·组态王与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的连接 | 第53-54页 |
·创建数据库中的表格 | 第54-56页 |
·将系统数据存入数据库 | 第56-58页 |
·数据库的访问与查询 | 第58-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存取车策略及路径优化分析 | 第65-71页 |
·堆垛式立体车库的结构简化 | 第65-66页 |
·存取车策略的数学建模 | 第66-68页 |
·建立存取车策略的数学模型 | 第66-67页 |
·连续存车模式的数学模型 | 第67页 |
·连续取车模式的数学模型 | 第67-68页 |
·交叉存取模式的数学模型 | 第68页 |
·存取车路径的优化 | 第68-69页 |
·随机试验与仿真结果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1 系统测试运行主要界面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