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 | 第11-1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页 |
第四节 本论题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有企业文化的理论渊源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有企业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13页 |
第二节 企业文化 | 第13-14页 |
一、 文化及企业文化内涵 | 第13-14页 |
二、 企业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 第14页 |
第三节 共青团组织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 第14-16页 |
一、 共青团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 第15页 |
二、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同一性 | 第15-16页 |
三、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 第16页 |
第四节 共青团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 第16-19页 |
一、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 第16-17页 |
二、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主导性价值作用 | 第17页 |
三、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人文环境 | 第17页 |
四、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 第17-18页 |
五、 共青团组织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好作用的研究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当前红塔集团企业文化与共青团有机结合的现状分析 | 第19-31页 |
第一节 共青团组织在红塔集团中的现状分析 | 第19-26页 |
一、 红塔集团简介 | 第19-20页 |
二、 红塔集团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推进策略 | 第20-25页 |
三、 红塔集团共青团组织初步形成的理念与取得的成就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红塔集团共青团组织现有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方法 | 第26-28页 |
一、 红塔集团组织的工作方法 | 第27页 |
二、 团组织四大工作计划实施情况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当前红塔集团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参与的工作概况 | 第28-31页 |
一、 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 第28-29页 |
二、 开展各种形式的沟通活动,搭建企业与青年联系的桥梁 | 第29页 |
三、 发挥各种宣传媒介的作用,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活动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共青团组织在红塔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第一节 当前红塔集团企业文化与共青团组织有机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2页 |
一、 忽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 第31页 |
二、 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缺乏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 | 第31-32页 |
三、 二者有机结合的环境弱化 | 第32页 |
四、 二者有机结合方式滞后、内容缺乏针对性 | 第32页 |
第二节 企业文化与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2-35页 |
一、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思想弱化了其在企业中的地位 | 第32-33页 |
二、 企业道德缺失及制度的不完善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 | 第33页 |
三、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产生了偏差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红塔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原则与路径选择 | 第35-42页 |
第一节 结合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 第35-37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5页 |
二、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第35-36页 |
三、 坚持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效益服务的原则 | 第36页 |
四、 坚持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结合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避免的误区 | 第37-38页 |
一、 避免万能论现象 | 第37页 |
二、 避免无用论现象 | 第37页 |
三、 避免空口号现象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结合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 第38-42页 |
一、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主导,着眼于全面发展 | 第38页 |
二、 培养企业领导者和员工重视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 第38-39页 |
三、 优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 第39-40页 |
四、 全面创新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内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 第40页 |
五、 完善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