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2 本文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页 |
1.3.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页 |
1.3.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2页 |
1.4 FDI 地区差异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4.1 FDI 地区差异 | 第12-13页 |
1.4.2 影响FDI 地区差异的相关因素 | 第13-17页 |
2 FDI 地区差异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2.1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中的区位分析 | 第18-19页 |
2.1.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18页 |
2.1.2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19页 |
2.2 区位理论 | 第19-21页 |
2.2.1 古典区位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成本学派 | 第20页 |
2.2.3 市场学派 | 第20-21页 |
2.3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模型分析 | 第21-22页 |
3 江苏省 FDI 地区差异分析 | 第22-36页 |
3.1 FDI 地区差异的测算方法 | 第22-24页 |
3.1.1 锡尔系数 | 第23-24页 |
3.1.2 变异系数 | 第24页 |
3.2 江苏省FDI 总体概况 | 第24-27页 |
3.2.1 江苏省利用外资的历程 | 第24-26页 |
3.2.2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变迁 | 第26-27页 |
3.3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FDI 差异 | 第27-31页 |
3.3.1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FDI 概况 | 第27-29页 |
3.3.2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FDI 数量时空变异 | 第29-31页 |
3.4 江苏省各地级市FDI 差异 | 第31-36页 |
3.4.1 江苏省各地级市FDI 概况 | 第31-32页 |
3.4.2 江苏省各地级市FDI 时空变异 | 第32-36页 |
4 江苏省FDI 地区差异的可能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9页 |
4.1 经济因素对FDI 地区差异的影响 | 第36-42页 |
4.1.1 劳动力成本 | 第36-38页 |
4.1.2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 第38-40页 |
4.1.3 集聚效应 | 第40-42页 |
4.2 基础因素对FDI 地区差异的影响 | 第42-47页 |
4.2.1 城市化水平 | 第43-45页 |
4.2.2 基础设施 | 第45-47页 |
4.3 制度因素对FDI 地区差异的影响 | 第47-49页 |
5 江苏省FDI 地区差异的实证检验 | 第49-56页 |
5.1 面板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 第49-50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50-54页 |
5.2.1 平稳性检验 | 第50-51页 |
5.2.2 模型的选择与回归分析 | 第51-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6 主要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 第56-6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6.2 政策性建议 | 第57-61页 |
6.2.1 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管理体系 | 第57-58页 |
6.2.2 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第58页 |
6.2.3 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 | 第58-59页 |
6.2.4 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 第59页 |
6.2.5 以“硬环境”为基础优化“软环境”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1 | 第65-66页 |
附录2 | 第66页 |
附录3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