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8-9页 |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9页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2.1 银行保险概念内涵 | 第10-11页 |
2.2 银行保险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2.3 银行保险历史起源 | 第12-13页 |
2.4 银行保险主要模式 | 第13-14页 |
2.5 银行保险业务类型 | 第14-16页 |
第三章 问题揭示: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现状与主要经营管理弊端 | 第16-37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取得的成绩 | 第16-19页 |
3.1.1 银行代理保费快速增长 | 第17页 |
3.1.2 国民保险意识显著增强 | 第17-18页 |
3.1.3 保险从业队伍不断壮大 | 第18-19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 N 银行 H 分行为例) | 第19-37页 |
3.2.1 N 银行 H 分行简况 | 第19-21页 |
3.2.2 N 银行 H 分行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的困境 | 第21-22页 |
3.2.3 N 银行 H 分行银行保险业务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2-37页 |
第四章 差距比较:我国银行保险行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异同 | 第37-44页 |
4.1 管理制度比较 | 第37-38页 |
4.2 经营理念比较 | 第38-39页 |
4.3 产品设计比较 | 第39-40页 |
4.4 分销渠道比较 | 第40页 |
4.5 工作激励比较 | 第40-41页 |
4.6 合作方式比较 | 第41-42页 |
4.7 欧美银行保险经验与借鉴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原因探究:我国商业银行保险各种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 第44-49页 |
5.1 社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缺位 | 第44-45页 |
5.2 经营理念:顾客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意识缺失 | 第45-46页 |
5.3 组织战略:银保合作协同效应衰退 | 第46-49页 |
第六章 条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特点及外部发展环境 | 第49-52页 |
6.1 我国银行保险 PEST 外部分析 | 第49-50页 |
6.2 我国银行保险 VRIN 内部分析 | 第50-52页 |
第七章 战略路径:我国商业银行保险发展战略思想及路径要求 | 第52-58页 |
7.1 理念:顾客价值创造及价值传递是开展银行保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第52-53页 |
7.2 产品:可流通是实现顾客价值帕累托最优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 | 第53-54页 |
7.3 模式:合资公司以及金融集团模式不一定优于协议分销和战略联盟 | 第54-55页 |
7.4 竞争:制止低水平、不正当竞争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基础和前提 | 第55页 |
7.5 风控:预防及化解系统性风险是当前最首要和最重要的工作 | 第55-56页 |
7.6 机制:佣金阳光化及手续费延期支付是规范行业展业行为的有效方法和最佳路径 | 第56-58页 |
第八章 对策建议:实现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应对措施 | 第58-64页 |
8.1 把握保险代理工作艰巨性、复杂性和敏感性业务特点 | 第58-59页 |
8.2 树立保险代理业务中长期、可持续和全方位科学发展观 | 第59页 |
8.3 推动保险代理工作制度化、程式化和创新化文化建设 | 第59-64页 |
第九章 体制创新:建立和健全经纪人制度是完善未来金融行业合作竞争机制的最优选择 | 第64-68页 |
9.1 金融市场特点 | 第64-65页 |
9.2 现行金融竞争合作机制存在的缺陷 | 第65页 |
9.3 经纪人制度优势 | 第65-66页 |
9.4 建立经纪人制度的方法及路径 | 第66-67页 |
9.5 银行保险经纪人制度顶层设计要求 | 第67-68页 |
第十章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