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青岛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4-20页
    2.1 产业联动发展的内涵第14页
    2.2 产业联动发展的特征第14-16页
        2.2.1 联动发展基础:产业关联与产业分工第14页
        2.2.2 联动发展的动力:供应链运作第14-15页
        2.2.3 联动发展的本质:互利共赢第15页
        2.2.4 联动发展的主体:企业第15-16页
    2.3 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第16-20页
        2.3.1 交易费用理论第16页
        2.3.2 博弈论第16-17页
        2.3.3 竞合理论第17-18页
        2.3.4 “第三利润源”理论第18-20页
第3章 青岛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必要性第20-24页
    3.1 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第20-21页
        3.1.1 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的需要第20页
        3.1.2 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需要第20-21页
        3.1.3 分担风险共享效益的需要第21页
    3.2 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第21-22页
        3.2.1 物流业的发展依赖于制造业释放的物流需求第21-22页
        3.2.2 提升青岛市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需要第22页
    3.3 增强青岛市的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途径第22-24页
        3.3.1 推进青岛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第22-23页
        3.3.2 使青岛市经济发展产生 1+l>2 的效应第23页
        3.3.3 促进青岛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第23-24页
第4章 青岛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与评价第24-39页
    4.1 青岛市制造业发展现状第24-27页
        4.1.1 制造业产业基础显著增强第24-25页
        4.1.2 青岛市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25-26页
        4.1.3 青岛市制造业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第26-27页
    4.2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现状第27-28页
        4.2.1 国家政策支持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第27页
        4.2.2 青岛市物流集聚效应显现第27页
        4.2.3 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增强第27-28页
    4.3 青岛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第28-31页
        4.3.1 制造业和物流业各自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第28-29页
        4.3.2 物流业发展水平总体低于制造业发展水平第29-30页
        4.3.3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作用不明显第30-31页
    4.4 青岛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关联度测评第31-39页
        4.4.1 评价模型选择第31-32页
        4.4.2 实证分析第32-37页
        4.4.3 实证分析结论第37-39页
第5章 青岛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第39-45页
    5.1 青岛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有利条件第39-42页
        5.1.1 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为两业联动发展提供机遇第39页
        5.1.2 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两业联动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第39-40页
        5.1.3 优越的区域环境为两业联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40-41页
        5.1.4 各类园区的建设为两业联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41页
        5.1.5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两业联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第41-42页
    5.2 青岛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协展的制约因素第42-45页
        5.2.1 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缓慢阻碍制造业的扩大和升级第42页
        5.2.2 对外开放带来的竞争增加两业发展的压力第42-43页
        5.2.3 政策缺失阻碍制造企业退出自营物流第43-44页
        5.2.4 两业内部技术落后物流标准混乱,两业对接困难第44-45页
第6章 青岛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路径及保障措施第45-53页
    6.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路径设计第45-48页
        6.1.1 青岛市自营物流的大型制造企业联动路径设计第45-46页
        6.1.2 青岛市中小型制造企业联动路径设计第46-47页
        6.1.3 青岛市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联动路径设计第47-48页
        6.1.4 青岛市产业集聚区的联动发展路径设计第48页
    6.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第48-53页
        6.2.1 转变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传统观念第48-49页
        6.2.2 完善并落实扶持政策,优化两业联动发展环境第49页
        6.2.3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沟通和交流第49-50页
        6.2.4 两业创新合作模式,降低合作成本第50页
        6.2.5 提高物流企业的诚信度,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第50页
        6.2.6 创新增值服务,完善供应链第50-51页
        6.2.7 推广物流标准化,为两业联动提供基础第51-52页
        6.2.8 实施人才战略,为两业联动提供智力支持第52-53页
第7章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民工培训资金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以“阳光工程”项目为例
下一篇:两轮自平衡机器人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