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0. 导论 | 第10-13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0.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环境相邻关系概述 | 第13-21页 |
1.1 相邻关系概述 | 第13-15页 |
1.1.1 相邻关系的含义 | 第13-14页 |
1.1.2 相邻关系的性质 | 第14页 |
1.1.3 相邻关系的缺陷 | 第14-15页 |
1.2 环境相邻关系概述 | 第15-21页 |
1.2.1 环境相邻关系的含义 | 第15页 |
1.2.2 环境相邻关系的特征 | 第15-17页 |
1.2.3 环境相邻关系的权利内容 | 第17-21页 |
2. 国外环境相邻关系法律制度考察 | 第21-28页 |
2.1 大陆法系环境相邻关系制度 | 第21-24页 |
2.1.1 德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 第21-22页 |
2.1.2 法国近邻妨害制度 | 第22-24页 |
2.1.3 日本公害救济制度 | 第24页 |
2.2 英美法系环境相邻关系制度 | 第24-26页 |
2.2.1 英国私人妨害制度 | 第25页 |
2.2.2 美国现代妨害制度 | 第25-26页 |
2.3 两大法系环境相邻关系制度比较 | 第26-28页 |
2.3.1 法律理论的比较 | 第26-27页 |
2.3.2 立法形式的比较 | 第27页 |
2.3.3 救济方式的比较 | 第27-28页 |
3 我国环境相邻关系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3.1 我国环境相邻关系的立法现状 | 第28-30页 |
3.1.1 《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 | 第28页 |
3.1.2 《物权法》关于环境相邻关系的规定 | 第28-30页 |
3.1.3 《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相邻关系的规定 | 第30页 |
3.2 我国环境相邻关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2.1 环境相邻关系立法上的缺陷 | 第30-32页 |
3.2.2 环境相邻关系在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 | 第32-33页 |
4. 我国环境相邻关系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33-38页 |
4.1 确立调整环境相邻关系的立法原则 | 第33-35页 |
4.1.1 确立利益平衡原则 | 第33-34页 |
4.1.2 确立保护环境权益原则 | 第34-35页 |
4.2 完善环境相邻关系中有害物质侵权的规定 | 第35-36页 |
4.2.1 引入容忍限度理论 | 第35-36页 |
4.2.2 公法与私法相结合完善有害物质侵害的判断标准 | 第36页 |
4.3 公法中明确环境相邻关系权利内容的保护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