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中毒论文

久效磷农药对雄性金鱼(Carassius auratus)性激素合成与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3页
0 前言第13-15页
1 EEDs 对鱼类性激素合成途径干扰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5-25页
    1.1 鱼类性激素合成途径第15-17页
    1.2 EEDs 对性激素合成途径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第17-20页
        1.2.1 EEDs 对性激素合成底物的影响第17-18页
        1.2.2 EEDs 对类固醇生成酶的影响第18-19页
        1.2.3 EEDs 影响类固醇生成的信号转导机制第19-20页
    1.3 EEDs 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生殖危害第20-21页
    1.4 研究展望第21-23页
        1.4.1 重视生殖轴线多个位点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第21-22页
        1.4.2 明确性激素合成途径中多种转录因子间的相互作用第22页
        1.4.3 探讨性激素合成途径的物种差异第22-23页
        1.4.4 证实各个内分泌轴线间的交互作用第23页
    1.5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久效磷农药对雄性金鱼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第25-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2.1.1 实验动物第25-26页
        2.1.2 实验药品与实验仪器第26页
        2.1.3 实验方法第26-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2.3 讨论第31-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3 金鱼类固醇生成酶基因的克隆第33-6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42页
        3.1.1 实验动物第34页
        3.1.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34-35页
        3.1.3 实验方法第35-4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2-56页
        3.2.1 P450scc 基因片段的克隆第42-43页
        3.2.2 3β-HSD 基因片段的克隆第43-46页
        3.2.3 20β-HSD 基因片段的克隆第46-47页
        3.2.4 P45011β基因片段的克隆第47-49页
        3.2.5 11β-HSD2 基因片段的克隆第49-51页
        3.2.6 17β-HSD1 基因片段的克隆第51-56页
    3.3 讨论第56-59页
    3.4 小结第59-60页
4 久效磷农药对雄性金鱼类固醇生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0-6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4.1.1 实验动物第60页
        4.1.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60-61页
        4.1.3 实验方法第61-6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2-67页
        4.2.1 久效磷农药对 StAR 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2-63页
        4.2.2 久效磷农药对孕烯醇酮和孕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3-64页
        4.2.3 久效磷农药对雄烯二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4页
        4.2.4 久效磷农药对雌酮和 11β-羟基睾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4-66页
        4.2.5 久效磷农药对效应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6-67页
    4.3 讨论第67-68页
    4.4 小结第68-69页
5 久效磷农药对性激素合成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影响第69-7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5.1.1 实验动物第70页
        5.1.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70页
        5.1.3 实验方法第70-71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1-75页
        5.2.1 久效磷农药对雄性金鱼 GSI 的影响第71-72页
        5.2.2 久效磷农药对雄性金鱼性激素合成中间产物的影响第72-74页
        5.2.3 久效磷农药对雄性金鱼 17α,20β-双羟孕酮和 11-酮基睾酮含量的影响第74-75页
    5.3 讨论第75-77页
    5.4 小结第77-78页
6 结论与创新点第78-80页
    6.1 结论第78页
    6.2 创新点第78页
    6.3 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9页
缩略词表第89-91页
致谢第91-93页
个人简历第93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qdsa001的生理学特性及初步应用
下一篇:基于R语言的DNA微阵列数据分析与挖掘平台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