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民间网络借贷的兴起、原因及性质 | 第11-17页 |
2.1 民间网络借贷的兴起 | 第11-13页 |
2.1.1 民间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2.1.2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模式 | 第12-13页 |
2.2 民间网络借贷兴起的主要原因 | 第13-14页 |
2.2.1 相对金融排斥现象的存在 | 第13-14页 |
2.2.2 民间网络借贷的便捷性 | 第14页 |
2.2.3 民间网络借贷的高收益率 | 第14页 |
2.3 民间网络借贷的法律性质 | 第14-17页 |
2.3.1 民间网络借贷实质上是民间借贷的电子化形式 | 第15页 |
2.3.2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是从事金融服务的非金融机构 | 第15-17页 |
第3章 民间网络借贷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7-28页 |
3.1 放贷人视角下网络借贷中的法律问题 | 第17-20页 |
3.1.1 民间网络放贷人的法律定位不明确 | 第17-18页 |
3.1.2 缺少对民间网络借贷利率的准确规定 | 第18-19页 |
3.1.3 民间网络借贷存在洗钱风险 | 第19-20页 |
3.2 借贷人视角下网络借贷中的法律问题 | 第20-23页 |
3.2.1 借贷人信息真实性确定难度大 | 第20-22页 |
3.2.2 借款人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 第22页 |
3.2.3 网络借贷坏账风险大 | 第22-23页 |
3.3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视角下网络借贷中的法律问题 | 第23-28页 |
3.3.1 网络借贷涉嫌非法集资 | 第23-24页 |
3.3.2 网络借贷用途难以限制 | 第24-25页 |
3.3.3 对借贷网络平台的监管缺失 | 第25-28页 |
第4章 对民间网络借贷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8-37页 |
4.1 确定民间网络借贷主体的权利义务 | 第28-30页 |
4.1.1 明确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权利和义务 | 第28-29页 |
4.1.2 明确民间网络放贷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29-30页 |
4.2 完善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评价机制 | 第30-32页 |
4.2.1 加强我国居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 第30-31页 |
4.2.2 完善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价制度 | 第31-32页 |
4.3 建立和完善对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制度 | 第32-37页 |
4.3.1 明确金融监管主体 | 第33-34页 |
4.3.2 制定对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规范 | 第34-3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