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前言 | 第12-13页 |
1 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1 小型底栖生物 | 第13-16页 |
1.1.1 国际小型底栖生物研究的某些进展 | 第13-14页 |
1.1.2 我国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3 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 青岛湾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2 取样站位、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 取样站位 | 第19-20页 |
2.2 取样方法 | 第20-21页 |
2.3 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21页 |
2.4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21-22页 |
2.4.1 小型底栖生物样品的分选、鉴定和计数 | 第21页 |
2.4.2 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 | 第21-22页 |
2.4.3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制片和种类鉴定 | 第22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 沉积环境 | 第23-33页 |
3.1 温度、盐度和 pH | 第24-26页 |
3.2 沉积物类型及其特征 | 第26-28页 |
3.3 沉积物含水率、有机碳含量及分布和叶绿素 a 含量 | 第28-31页 |
3.4 沉积物环境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 | 第31-32页 |
3.5 小结 | 第32-33页 |
4 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 | 第33-48页 |
4.1 结果 | 第33-45页 |
4.1.1 小型底栖生物的类群组成及其丰度的周年变化和水平分布 | 第33-41页 |
4.1.2 小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和生产量 | 第41页 |
4.1.3 小型底栖生物的垂直分布 | 第41-44页 |
4.1.3.1 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的垂直分布 | 第41-42页 |
4.1.3.2 小型底栖生物主要类群的垂直分布 | 第42-44页 |
4.1.4 小型底栖生物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4.2 讨论 | 第45-48页 |
4.2.1 小型底栖生物与大型底栖生物的比较 | 第45-46页 |
4.2.2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 第46-48页 |
4.3 小结 | 第48页 |
5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 第48-56页 |
5.1 结果 | 第49-54页 |
5.1.1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及其时空分布 | 第49-50页 |
5.1.2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种类组成和垂直分布 | 第50-52页 |
5.1.3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多样性分析 | 第52-53页 |
5.1.4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5.2 讨论 | 第54-55页 |
5.2.1 与其他研究结果的比较 | 第54-55页 |
5.2.2 线虫污染指示种 | 第55页 |
5.3 小结 | 第55-56页 |
6 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