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养蜂、益虫饲养论文--益虫饲养论文--其他论文

黄粉虫幼虫抗菌肽诱导方法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页
1.文献综述第10-19页
   ·昆虫的免疫系统和功能第10-11页
     ·昆虫的细胞免疫第10页
     ·昆虫的非细胞免疫第10-11页
   ·抗菌肽的研究第11-17页
     ·抗菌肽的诱导与分离纯化第12-13页
     ·抗菌肽的分类及功能第13-15页
     ·抗菌肽的生物活性第15-17页
     ·抗菌肽生物活性的检测第17页
   ·黄粉虫抗菌肽的研究第17-19页
2.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3.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0-27页
   ·试虫、菌株、培养基及缓冲液第20-21页
   ·试验主要仪器与药品第21-22页
     ·主要仪器第21页
     ·药品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页
   ·诱导源的选择与处理水平第22-24页
     ·单因素诱导第22页
     ·复合诱导第22-24页
   ·诱导方法第24-25页
     ·单一诱导源诱导方法第25页
     ·复合诱导第25页
   ·抗菌肽的收集和抑菌试验第25-26页
     ·抗菌肽收集第25-26页
     ·抑菌试验第26页
   ·三种诱导源诱导产生抗菌肽的电泳试验第26-27页
   ·对8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测定第27页
   ·对8种病原菌抑菌持续时间的试验第2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7-48页
   ·大肠杆菌不同浓度处理的诱导效果第27-30页
     ·大肠杆菌诱导处理后各处理组内与组间抑菌圈直径的多重比较第27-29页
     ·大肠杆菌不同浓度诱导黄粉虫幼虫产生抗菌物质的时间动态第29页
     ·大肠杆菌不同浓度诱导黄粉虫幼虫校正死亡率的比较第29-30页
   ·超声波不同时间处理的诱导效果第30-33页
     ·超声波诱导后各处理组内与组间抑菌圈直径的多重比较第30-31页
     ·超声波不同时间诱导黄粉虫幼虫产生抗菌物质的时间动态第31-32页
     ·超声波不同时间诱导黄粉虫幼虫校正死亡率的比较第32-33页
   ·紫外光不同时间处理的诱导效果第33-35页
     ·紫外光诱导后各处理组内与组间抑菌圈直径的多重比较第33-34页
     ·紫外光不同时间诱导黄粉虫幼虫产生抗菌物质的时间动态第34页
     ·紫外光不同时间诱导黄粉虫幼虫校正死亡率的比较第34-35页
   ·单因素诱导源的比较第35-37页
   ·复合诱导效果第37-41页
     ·抗菌肽活性的主因子效应第39页
     ·影响抗菌活性的双因子互作效应第39-40页
     ·高抗菌活性各因素的频数统计分析第40-41页
   ·三种诱导源诱导产生抗菌肽的电泳试验分析第41-42页
   ·对8种病原菌抑菌效果的测定第42-43页
   ·对8种病原菌抑菌持续时间的分析第43-48页
     ·抗菌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持续时间的分析第43-44页
     ·抗菌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持续时间的分析第44页
     ·抗菌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持续时间的分析第44-45页
     ·抗菌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持续时间的分析第45页
     ·抗菌液对链球菌的抑菌持续时间的分析第45-46页
     ·抗菌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持续时间的分析第46页
     ·抗菌液对水稻白叶枯病抑菌持续时间的分析第46-47页
     ·抗菌液对番茄青枯病菌抑菌持续时间的分析第47-48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8-52页
   ·不同诱导源的诱导效果与最佳的诱导方法第48-49页
   ·黄粉虫幼虫血淋巴抗菌液的抑菌效果第49-50页
   ·黄粉虫幼虫血淋巴抗菌液的电泳试验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图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鳝抗菌肽hepcidin基因ORF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下一篇:米曲霉发酵对豆粕营养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