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人剧社”运营模式看民营剧团发展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制作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国内话剧制作人的出现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现代人剧社”的制作人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现代人剧社”制作模式的局限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 | 第17-25页 |
第一节 “一戏一聘”制度与长期聘任制度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导演的选择与非专业演员引入 | 第20-22页 |
第三节 “一戏一聘”制度面临的问题 | 第22-25页 |
第三章 资金运作 | 第25-30页 |
第一节 资金来源与固定资本作用 | 第25-27页 |
第二节 赞助人与投资商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赞助资金筹措方式的缺陷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场地资源 | 第30-35页 |
第一节 剧团与剧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现代人剧社”的剧场合作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场团合一”与“场团分立”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市场营销 | 第35-46页 |
第一节 电视娱乐的兴起与营销观念转变 | 第35-38页 |
第二节 “现代人剧社”的营销秘诀 | 第38-43页 |
·类型化营销与消费心理营造 | 第38-41页 |
·新颖的营销手段和稳健的营销策略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民营剧团营销路线的“同质化” | 第43-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52页 |
第一节 促进话剧产业的多元化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完善话剧市场调节机制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保持话剧人才良性循环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一、理论书籍、文献及法律条文 | 第52-53页 |
二、 期刊、报刊及杂志 | 第53-54页 |
三、网络转载及引文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目录 | 第56页 |
参与创作实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