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务员工作满意度个体差异研究--以X市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实践背景 | 第11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3.1 工作满意度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3.2 工作满意度测量 | 第16-21页 |
1.3.3 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1.3.4 工作满意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22-25页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5 论文结构与研究流程 | 第25-26页 |
1.5.1 论文结构 | 第25-26页 |
1.5.2 研究流程 | 第26页 |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点 | 第26-28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6.2 研究创新点 | 第27-28页 |
2 研究设计 | 第28-38页 |
2.1 研究变量设计 | 第28-29页 |
2.2 假设提出 | 第29-31页 |
2.2.1 年龄与工作满意度 | 第29页 |
2.2.2 性别与工作满意度 | 第29-30页 |
2.2.3 婚姻与工作满意度 | 第30页 |
2.2.4 学历与工作满意度 | 第30页 |
2.2.5 工龄与工作满意度 | 第30-31页 |
2.2.6 行政级别与工作满意度 | 第31页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1页 |
2.3.2 信度分析 | 第31页 |
2.3.3 效度分析 | 第31页 |
2.3.4 多独立样本检验 | 第31-32页 |
2.4 问卷设计 | 第32-34页 |
2.5 预调研及项目鉴别力分析 | 第34-38页 |
2.5.1 预调研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4-35页 |
2.5.2 预调研问卷的项目鉴别力分析 | 第35-38页 |
3 实证研究 | 第38-49页 |
3.1 描述性分析 | 第38-39页 |
3.2 信度分析 | 第39页 |
3.3 效度分析 | 第39-42页 |
3.4 假设检验 | 第42-49页 |
3.4.1 假设 1 的检验 | 第42-43页 |
3.4.2 假设 2 的检验 | 第43-44页 |
3.4.3 假设 3 的检验 | 第44页 |
3.4.4 假设 4 的检验 | 第44-45页 |
3.4.5 假设 5 的检验 | 第45-47页 |
3.4.6 假设 6 的检验 | 第47-49页 |
4 结论与启示 | 第49-58页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4.1.1 工作满意度表现在年龄上的个体差异 | 第50页 |
4.1.2 工作满意度表现在性别上的个体差异 | 第50-51页 |
4.1.3 工作满意度表现在婚姻上的个体差异 | 第51-52页 |
4.1.4 工作满意度表现在学历上的个体差异 | 第52页 |
4.1.5 工作满意度表现在工龄上的个体差异 | 第52-53页 |
4.1.6 工作满意度表现在行政级别上的个体差异 | 第53-54页 |
4.2 个体差异分析对公务员管理的启示 | 第54-57页 |
4.2.1 年龄差异与管理 | 第54页 |
4.2.2 性别差异与管理 | 第54-55页 |
4.2.3 婚姻差异与管理 | 第55页 |
4.2.4 学历差异与管理 | 第55-56页 |
4.2.5 工龄差异与管理 | 第56页 |
4.2.6 行政级别差异与管理 | 第56-57页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