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 | 第1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4-15页 |
1.2 漏洞扫描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3 漏洞扫描的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网络安全概述 | 第16-19页 |
1.5 安全模型体系结构 | 第19-25页 |
1.5.1 传统安全模型 | 第20-21页 |
1.5.2 动态安全模型 | 第21-23页 |
1.5.3 分布式动态网络安全模型 | 第23-25页 |
1.6 漏洞扫描系统可提高之处 | 第25-26页 |
1.6.1 单机系统转变为分布式架构 | 第25页 |
1.6.2 漏洞库采用OVAL导入 | 第25-26页 |
1.6.3 扫描结果进行关联分析 | 第26页 |
1.7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6-27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2章 漏洞扫描原理以及相关技术 | 第28-33页 |
2.1 漏洞扫描的原理 | 第28页 |
2.2 扫描技术的发展 | 第28-30页 |
2.3 两种常见的扫描方法 | 第30-32页 |
2.3.1 基于主机的漏洞扫描 | 第30-31页 |
2.3.2 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分布式漏洞扫描模型 | 第33-39页 |
3.1 分布式漏洞扫描模型提出的目的 | 第33页 |
3.2 分布式漏洞扫描模型体系结构 | 第33-37页 |
3.2.1 分布式漏洞扫描模型拓扑结构 | 第33-35页 |
3.2.2 分布式漏洞扫描模型总体设计框架 | 第35-36页 |
3.2.3 分布式漏洞扫描模型详细架构 | 第36-37页 |
3.3 分布式漏洞扫描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分布式漏洞扫描模型设计 | 第39-55页 |
4.1 设计目标 | 第39页 |
4.2 分布式架构设计 | 第39-41页 |
4.3 漏洞数据库的管理导入 | 第41-50页 |
4.3.1 漏洞定义库组成 | 第41-42页 |
4.3.2 OVAL介绍 | 第42-43页 |
4.3.3 OVAL漏洞库 | 第43-45页 |
4.3.4 OVAL漏洞库实现 | 第45-50页 |
4.3.4.1 OVAL definition结构 | 第45页 |
4.3.4.2 Nessus简介 | 第45-46页 |
4.3.4.3 Oval Definition与Nessus Plugin的差异 | 第46-47页 |
4.3.4.4 转换过程 | 第47-50页 |
4.4 关联分析 | 第50-52页 |
4.4.1 事件关联模块 | 第50-51页 |
4.4.2 事件预警模块 | 第51-52页 |
4.5 其他功能模块设计 | 第52-54页 |
4.5.1 漏洞扫描代理模块 | 第52页 |
4.5.2 配置管理模块 | 第52-53页 |
4.5.3 通信模块 | 第53页 |
4.5.4 联动模块 | 第53-54页 |
4.5.5 自适应模块 | 第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分布式漏洞扫描模型主要功能的实现 | 第55-74页 |
5.1 实现方案 | 第55-56页 |
5.2 关键技术点的实现 | 第56-58页 |
5.2.1 基于OVAL的漏洞库实现 | 第56-57页 |
5.2.2 基于TCP的SOCKET的复用技术 | 第57-58页 |
5.3 环境构建 | 第58-59页 |
5.4 数据库实现 | 第59-64页 |
5.5 漏洞扫描Agent设计流程图 | 第64-65页 |
5.6 漏洞扫描管理中心的实现 | 第65-66页 |
5.7 事件关联的实现 | 第66-67页 |
5.8 事件预警的实现 | 第67-69页 |
5.9 通信接口实现 | 第69-73页 |
5.9.1 与Nessus通信的实现 | 第69-70页 |
5.9.2 与安全管理中心通信的实现 | 第70-73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