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0.1 研究缘起 | 第11页 |
0.2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0.3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0.4 研究的框架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1 国内外英语写作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1.1 国外英语写作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1.2 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2 国内外语言迁移的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语言迁移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语言迁移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英语写作教学中语言迁移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4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语言迁移的概念 | 第18页 |
2.2 负迁移 | 第18-19页 |
2.2.1 负迁移的定义 | 第19页 |
2.2.2 负迁移的类型 | 第19页 |
2.3 正迁移 | 第19-20页 |
2.3.1 正迁移的定义 | 第19页 |
2.3.2 正迁移的类型 | 第19-20页 |
2.4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 第21-27页 |
3.1 学生方面 | 第21-23页 |
3.1.1 词汇量欠缺 | 第21-22页 |
3.1.2 语法基础薄弱 | 第22-23页 |
3.2 教师方面 | 第23-24页 |
3.2.1 教学时间不足 | 第23页 |
3.2.2 重教学轻反馈 | 第23-24页 |
3.3 扎兰屯市一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现状 | 第24-26页 |
3.3.1 畏难心理较重 | 第24-25页 |
3.3.2 体裁意识不强 | 第25页 |
3.3.3 中式英语明显 | 第25页 |
3.3.4 写作技巧欠缺 | 第25-26页 |
3.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语言迁移理论与扎兰屯市一中学生英语写作调查研究与分析 | 第27-60页 |
4.1 实践方案 | 第27-30页 |
4.1.1 实践假设 | 第27页 |
4.1.2 实践方法 | 第27-28页 |
4.1.3 实践时间和对象 | 第28-29页 |
4.1.4 实践材料 | 第29-30页 |
4.2 实践过程 | 第30-49页 |
4.2.1 前测 | 第30页 |
4.2.2 教学干预策略 | 第30-49页 |
4.2.3 后测 | 第49页 |
4.3 实践研究分析 | 第49-59页 |
4.3.1 前测成绩分析 | 第49-55页 |
4.3.2 后测成绩分析 | 第55-57页 |
4.3.3 两班前后测作文成绩的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4.3.4 个别访谈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语言迁移理论下高中写作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5.1 重视语言迁移理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 | 第60页 |
5.2 语言迁移理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及建议 | 第60-62页 |
5.3 本文的基本结论 | 第62页 |
5.4 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 第62-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